专题 专题

细数2018年这些“惊魂”K线图 每一个都终身难忘

2018-12-26 07:47 中国证券网

起伏跌宕的K线图中,充斥着各种利益的博弈,背后也藏着不同的故事。

回望行将结束的2018年,一些上市公司股价的K线走势足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有的个股看似脱离大盘涨跌长期横盘,但未曾料到随后股价在短期大幅拉升后便迎来了急速下跌的“过山车”走势;

有的个股前期涨势良好、生产经营看似正常,孰料一个“黑天鹅”便将公司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此外,个股崩盘案例也在2018年演绎到了极致,看着股价一步步下楼梯(一字跌停),中小投资者从中也领会到了“步步惊心”的深刻含义……

连续违规制造“过山车”

无视大盘指数涨跌横盘一年多,随后在今年10月26日之后的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股价逆势暴涨近60%,而就在成交量放大、散户进场高位抢筹之际,股价却突然“变脸”,在此后短短十几个交易日内又暴跌逾五成。

没错,K线上演如此跌宕起伏走势的正是多喜爱。

违规举牌、违规减持,如今来看,是上海骏胜、国亚金控两家私募通过连续违规的方式制造了多喜爱的大涨大跌,而跟风追涨杀跌的投机散户则“遍体鳞伤”。

外界更关注的是,两家私募连续犯下低级错误背后的真实动机是具体投资操作上的疏忽?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割韭菜”大戏?

闪崩频频惊吓倍增

闪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与一些个股因利空消息而连续一字跌停不同,发生闪崩的个股一般是在正常盘面交易时突然被巨量卖单砸至跌停,而上市公司基本面上大多没有发生变化,一些上市公司甚至不知道股价为何闪崩。

也正是由于闪崩的突然性、莫名性,随着闪崩案例的增多,中小投资者也纷纷担心:手中持股会否是下一只闪崩股?

凡事皆有因果。

个股批量闪崩的背后,其有着共性特征,即相关个股筹码集中度都非常高,甚至已被核心股东高度控盘,当其中的持股大户(如大股东或信托计划)因资金链、监管政策等原因不得不抛售持股时,交投低迷、承接力脆弱的个股便会发生闪崩。

更有甚者,某些持股大户的集中减持甚至还会引发同一天同一时刻多只个股同时闪崩的情形。

投资者“不可承受之重”

2010年借壳上市的中弘退,将在本周结束自己的A股生涯。

2018年以来,中弘退陆续披露业绩大额亏损、多项债务逾期、主要项目停工等重大风险事项,投资者通过市场化行为表达了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

8月14日晚,公司披露收到安徽证监局的调查通知书。受此影响,公司次一交易日的收盘价首次低于面值(1元)。

9月13日至10月18日,由于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因此触发《股票上市规则》第14.4.1条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公司股票于10月19日起停牌。 11月16日复牌至11月29日,中弘退连续10个交易日跌停。

不仅如此,在退市整理期,临近摘牌的中弘退所曝出的新增的债务违约情况,更是让深陷其中的投资者“倒吸一口凉气”。

据披露,公司目前在积极推进库存房产销售的同时,正跟多家机构积极商谈资产出售事宜,将通过出售相关资产回笼资金,争取早日偿还到期借款。

有分析人士指出,退市制度作为证券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对于形成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市场生态意义重大。

深交所此前曾表示,将坚持退市制度市场化、常态化、法治化,通过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市场化方式切实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时引导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和交易权,增强市场活力与信心。


责任编辑:张怡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