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规模同比腰斩、企业摘牌逾千家、行情指数持续下探、业绩增长显著放缓,多项指标显示出2018年新三板市场面临的困局。相比成功IPO或被并购的头部企业,或步履维艰、经营不佳的企业,多数处于“腰部”的企业不甘心摘牌,一边维持主业发展一边在迷茫中坚守。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走访多家挂牌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众多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公司管理层关注主营业务发展,相对放缓资本运作步伐。对于相关董秘而言,除必要的信披工作助推公司业务外,加强自身学习成为主要工作。往年“一个月中半个月在外出差”的繁忙已成往事。“现在只能是活下去,等风来。”一位挂牌董秘叹气道。
生存难
“今年整个大环境和行业情况都不行,公司能够好好生存甚至挣扎着活下来就很不错了。”当被问及今年公司整体运营情况时,北京某基础层公司董秘的回应透露着无奈。
据该董秘介绍,自己所在公司早在2017年净利润便出现亏损状况。受经济形势及产业政策调整,公司转型升级面临困难。加之能够收回的账款太少,账款账期延长提高了计提坏账比例,公司今年亏损额可能持续加大。“今年以来,股转公司问询最多的就是挂牌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不少优质企业‘爆雷’,我们跟着提心吊胆。”
北京某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创新层公司今年遭遇类似情形。该公司一位证券事务部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自分层以来,针对创新层公司监管持续加码,但预期红利迟迟落空。同时,公司还要面对账款迟迟追不回来带来的痛苦。此外,“新三板企业难以享受到纾困基金,公司裁员已达数百人。”
回首2018年,市场最为迫切的差异化分层配套制度持续落空,挂牌企业以及投资者难掩失望情绪。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生存难题凸显。
截至12月25日,新三板做市指数报715.73点,自2017年11月以来连续击破1000点基准点及900点、800点关口;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新三板累计成交金额不足870亿元,较2017年全年的2271.80亿元下滑逾六成;年内挂牌公司定增募集资金不足600亿元,较2017年全年的1336.25亿元腰斩;挂牌企业总数连续10个月持续减少,年内累计摘牌企业数量近1500家。
同时,新三板企业总体业绩增长显著放缓。光大证券新三板分析师叶倩瑜统计指出,上半年新三板整体营收增速为16.05%,呈现回落态势;归属于挂牌公司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为5.45%,低于2017年全年净利润增速12.38%的水平。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组组长彭海指出,在披露今年三季报的915家创新层企业中,盈利企业占比下降,亏损企业数量增加。
明星公司“爆雷”加剧了市场负面情绪。以ST蓝天为例,作为首只完成双创可转债发行的创新层公司,ST蓝天今年3月即被曝出存在经营业绩波动、涉及重大诉讼、公司账户被冻结的风险事项。其净利润在2018年上半年急转直下,出现挂牌以来首次亏损。此后,陆续多份风险提示公告渐次揭露公司背后的窘境,其股票自7月6日起被实施风险警示。
“董秘一家人”创始人崔彦军感慨,今年以来挂牌企业经营成本明显增加,优质公司融资面临不少困难,更别说资质一般的公司了。“抽贷、裁员情况并不罕见,很多公司为了渡过眼下难关,暂停扩张转而维护现有产品项目。”
董秘“闲”
今年以来,新三板企业融资规模出现明显缩水。相比上市公司,新三板众多中小微企业对于融资难更为敏感,资本运作缺乏使得原本忙碌穿梭于投资者之间的董秘明显感觉“闲了下来”。
“董秘工作这块今年没有接待投资者或者券商的活动,主要还是辅助把公司业务做好。除日常信息披露,就是向股东通报经营情况。”前述北京一家基础层公司董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人力资源出身的自己,今年以来报名参加许多相关培训课程。记者在这位董秘的办公室发现,其办公桌和书架上堆满了各类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书籍和学习资料。
“2016年做了很多活动,主要针对公司进行的宣传介绍和路演之类;2017年过完年就有很多券商主动上门找到我们要进行投资。但今年市场行情不好,再做这些活动没啥意义。也没有把这些事看得太急,今年资本运作方面工作没那么忙了。”一位北京的创新层公司董秘说。
对于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他表示,除了日常信息披露和股东关系维护,大部分精力转到公司内部。“有新的业务也会一块做,闲的时候也不能睡大觉啊,总得找点事干。现在不好融资,且二级市场交易差,和券商、股东之间的沟通也少了。”
另一位河北的创新层公司董秘感受则更为深刻。该董秘表示,今年以来除了完成一轮定增外,公司资本运作层面没有其他太多事情。日常信息披露报告等由证券事务代表负责,自己则负责对接各方面资源,并开始尝试参与公司销售业务。“公司销售情况不理想,预计今年业绩会有较大降幅。”
对于此次定增,这位董秘言谈间透露出深深的无奈。“首次尽调花了大概两个月时间,之后赶上2018年公司股价大跌,出资方一度考虑放弃。我费劲口舌解释这是由于整个市场环境不好所导致,最终才说服他们展开二次尽调并完成出资。”经过长达一年的反复沟通,这家公司今年年中最终完成了此次数千万元定增。该董秘表示,自己也出资参与认购。然而,公司股价此后依旧“跌跌不休”,截至目前已浮亏百万元以上。
回顾2015年至2016年的火热场景,这位董秘记忆犹新,却又感觉恍如隔世。“作为董秘,2014年我经常外出前往经济发达地区做路演搞宣传,提升公司知名度,差不多一个月至少半个月时间在外。新三板行情最为火爆的2015年上半年,无需过多宣传便有大批投资者主动前来公司了解情况。一边忙着信息披露,一边忙着接待,甚是忙碌。”谈到彼时定增情况,他眼神里难掩兴奋。“有一次定增,公司从签订协议到出资完成只用了三天时间,连尽调都没有做。按照定增35人限制顶格发行。到了2016年下半年,市场开始降温,2017年之后大家观望情绪越来越浓厚。”
等风来
2015年上半年是新三板难得的好光景,受到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市场进入飞速扩容状态,大量协议转让企业扎堆转为做市转让;做市指数在2015年3月18日推出后持续创新高,并于当年4月7日创下2673.17点的历史最高点。
2016年,新三板分层制度落地,被视为吹响了新三板差异化制度推出的号角。当年6月共有953家入选首批创新层。前述北京的创新层公司董秘称,2016年的第一次分层给予新三板公司尤其是能够入选创新层的公司以巨大期待,市场对于入选创新层很有热情。今年公司连续第三年进入创新层,但身边有的企业入选动力大大下降。“现在过冬呗,在新三板市场再等等,很多企业都是这种想法。”
进入2017年,尽管预期差异化制度未能出台,但IPO审核提速给了许多投资机构及新三板公司以信心。自2017年末以来,新三板IPO过会率以及“三类股东”等问题使得投资机构积极性下降;进入2018年,市场颓势仍未见扭转。
“我觉得新三板还是有很多创新。例如,企业挂牌实行准注册制没有财务门槛,内部分层也很重要。”前述证券事务部门人士感慨,“当年新三板火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挂牌成本低,而且融资便利。”
在他看来,目前市场最为期待的莫过于“精选层”的落地。“希望能针对精选层的优质企业配套诸如降低投资者门槛、连续集合竞价、放开定增35人限制等差异化政策,在新三板顶部打造‘尖子班’,留住优质企业,同时为创新层、基础层企业树立了标杆。这样整个市场可能重新活跃起来。”
近期新三板积极信号频繁释放。在崔彦军看来,新三板改革征兆越来越明显。10月26日,全国股转公司在发行、重组、做市方面推行存量改革,旨在切实解决新三板公司发展面临难题;12月7日,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自2018年11月1日(含)起,对个人转让新三板挂牌公司非原始股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12月24日晚,证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明确将“深化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作为下一步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崔彦军认为,市场期待的“精选层”出台是确定的,只是具体时间尚不能明确。对于挂牌公司而言,应当首先做好本职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助推企业主营业务发展上,同时关注资本市场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