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

从外滩到陆家嘴,记者带你穿越70年,见证银行业巨变!

2019-09-09 17:07 上海证券报   张骄

与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浓缩着万国建筑精粹的外滩,见证了上海金融业发展的与日繁荣。

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的九江路东段有着“中国的华尔街”之称。外资银行纷至沓来,扎根于此。

位于九江路和四川中路交界处的东亚银行大厦(东亚大楼),在历经90年风雨洗礼后,如今已被部分改造成“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记录下了上海金融业的历史变迁。

推开展览馆古铜色的大门,强烈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现实版穿越

申城银行鼎盛场景重现

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建筑外观

19世纪中期,是沪港两地银行业的萌芽阶段。

由于对外贸易的需求加大,不断有外资银行入驻香港和上海。巧合的是,香港与上海开设的首家外资银行是同一家银行:1845年在香港开业的东藩汇理银行是香港首家外资行;该行于1847年在上海设立代理处,名为“丽如银行”,这也是沪上第一家外资银行。

直到上世纪20年代,众多外资银行汇聚于沪港两地。东亚银行上海分行也诞生于这一时期。

当年东亚银行大厦门前街景

东亚银行大厦(东亚大楼)优秀历史建筑铭牌

步入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老上海时期的银行网点模样历历在目。

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一层大厅

展览馆的一层大厅,原来是东亚银行的现金柜台,巨大的云石柜台长达24米、中间没有隔断,初建时便在上海滩轰动一时。它将工作区和公共区分隔,工作区紧连着金库和保险库。

1985年时的东亚银行上海分行营业大厅真实场景

20世纪30年代,上海银行业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著名的南三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合称),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

改革开放鸣笛起航

以沪港两地银行业的发展轨迹为蓝本,可窥中国银行业整体的变迁历程。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

“新中国成立以来,金融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银行业进行了商业化改革和股改上市,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长林志民表示。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鸣笛起航以来,银行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银行业转轨、国有银行改革起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相继恢复和成立。

步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沪港两地银行业的交流日益紧密,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一路“加速度”。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

2007年,外资银行获准在内地法人化。

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地区范围扩大至全国。

2017年,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统一。

2018年,取消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2019年,银行保险业再推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

当前,我国银行业已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等多元的股权结构。

随着进一步简政放权,外资蜂拥而至的场景再次重现。约旦阿拉伯银行和摩洛哥外贸银行设立上海分行等多项市场准入申请均已正式获批。

从外滩到陆家嘴

勾勒上海金融业壮阔天际线

5月1日,就银行业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在内地工作了近30年,亲历银行业逐步开放的林志民,对此深有感触。“金融业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也让外资银行再次迎来了春天。”

隔江远眺外滩美景

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高楼林立

近年来,一些外资银行陆续将中国总部从外滩迁至陆家嘴。眺望黄浦江两岸,恢宏壮阔的外滩和大气磅礴的陆家嘴,勾勒出上海金融业改革开放壮阔的天际线。


责任编辑:尹磊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