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晚间,新年首只券商股——华林证券公布了认购结果,但网上网下合计出现弃购56万余股,按照2.7亿股的发行数量计算,弃购率达到0.2086%。
不过,小编也发现了,自2016年以来,新股弃购率大多分布在0.1%-0.3%的区间内,可见华林证券0.21%的弃购率处于正常区间内。值得玩味的是,近期新股弃购率出现了显著抬升,这又是为什么呢?
新股弃购率与大盘走势负相关?
新股弃购率走势
上证指数周线走势(2016.1.1-2019.1.14)
从新股弃购率与上证指数近三年的走势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一个粗略的负相关关系。
近三年来弃购率前十的股票中,有8只出现在2016年上半年,而剩余两只则出现在2018年12月。
从趋势来看,2016年一季度A股走势低迷,彼时的新股市场,也迎来了三年来弃购率的极值:近三年来弃购率排名前十的股票中,前三位均出现在2016年一季度,例如德宏股份、东方时尚的弃购率超过0.7%。
2017年A股出现小幅反弹后,相对应的2017年新股弃购情况也少了,全年弃购率算数平均值仅0.1885%。
不过进入2018年,弃购率大有抬头之势,算数平均值超过0.3%。其中12月份上市的上机数控以0.61%的弃购率高居全年首位,利通电子弃购率达到0.54%,其余如永新光学、中山金马、海容冷链、汇得科技等5只股票弃购率均超过0.5%。
这种大致的负相关关系是一种巧合,还是预示着市场底部已经到了?
为何中签之后忘打钱?
某券商营业部投资顾问秦先生告诉记者,最近行情不甚理想,很多客户都是保留一定底仓后,习惯性地一键打新,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中签,因而也很少登录系统。
关注度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新股弃购率与大盘走势的负相关关系。
“中签情况公布到缴款截止时间也比较短,有的客户联系方式变了,未能及时通知到位,或者是因为外出旅游等等因素,没有及时缴款。也有些满仓博反弹的客户,临时凑不齐钱,又不愿意抛出便宜筹码。”秦先生说。
“不过,行情火爆的时候,我确实也遇到过有客户判断打新收益比不上他自己选中的标的,从而放弃缴款的。不过最近完全没听说这种情况了。”秦先生补充道。
但从采访的多位投资者及营业部投顾的反馈来看,中签新股而弃之的还是少数。
一位在股市打拼二十余年的投资者陈先生说,弃购是难以理解的,自己打新中签一定会及时缴纳资金申购,周围的朋友也都没有出现过弃购的情况。
国信证券某营业部某员工表示,有遇到过客户“被动弃购”的情况,“但是很少会有放弃的,一般营业部都会提醒投资者完成申购。毕竟一年内若有三次中签后弃购的情况,会影响以后打新。”
事实上,中国证券业协会对于打新的违规情况实施了黑名单制度,例如2018年11月19日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对象黑名单公告》中,将319个网下申购过程中出现违规的股票配售对象被列入黑名单。
这其中近八成为个人投资者,而在违规的机构投资者中,海通证券自营投资账户、但斌旗下东方港湾5号私募投资基金赫然在列,此外亦有多家知名私募基金账户及保险产品账户在列。
中证协表示,上述配售对象被列入黑名单,主要违反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的第四十五条与第四十六条的规定。
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部分机构投资者弃购情况的出现,多归因于“提供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而个人投资者大多因“未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
他表示,在A股市场出现的中签却弃购新股的情况,大多数并非主观放弃。特别是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诸多客观因素导致的未及时缴纳资金往往造就了马大哈行为。
承销商乐捡25亿红包
遭到弃购的股份如何处理?
由于A股市场普遍施行新股发行的余额包销制度,遭到弃置的股份,承销券商大都笑纳怀中。
相对于自营盘在二级市场上的操作,承销券商通过余额包销,以发行价买入热门新股无疑有更为可观的收益。
例如2018年6月,在近三年最大的IPO——工业富联项目中,虽然弃购率不到0.17%,但由于庞大的发行基数,仍有333万股遭弃购,金额高达4590万元。若以该股上市后第四天最高价26.36元计算,包销333万股的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可从中盈利近4200万元。
再如上市后拿下16个一字板的药明康德,合计被弃购逾32万股,若以其上市后第17个交易日的开盘价135.09元计算,主承销商可获利超过3700万元,相当于该笔IPO项目的承销和保荐费用的40%。相比而言,本次华林证券被弃购的56万余股,金额仅逾两百万元。
有趣的是,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曾专门发表研报,反驳“A股首只独角兽药明康德遭大规模弃购”的观点,认为药明康德网上弃购数据尚属正常范围之内。
药明康德网上弃购量较高的主因可归咎于获配所需资金额较高,相对于网下投资者,参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以中小资金量为主,其中不乏个别投资者因不能及时凑足资金而导致认购失败。
所谓积沙成塔,散户疏忽掉的几百几千股,却成了券商累计捡起来的红包,构成了不菲的收入。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券商累计包销的弃购股份超过1.1亿股,金额逾12.45亿元,若按照翻倍收益估算,累计收益约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