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升温,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三高”)现象突出,承诺无法兑现、承诺期满业绩“大跳水”、巨额商誉减值等问题逐渐显露。笔者通过分析“三高”并购特点,探索性提出六个方面措施,防控“三高”并购风险。
“三高”并购的影响
对赌游戏终有结束时,“三高”并购后遗症逐渐暴露,部分并购标的对赌业绩的真实性令人怀疑,少数被并购方无法兑现业绩补偿承诺,并购标的难以整合控制甚至“人去业空”的现象时有发生,巨额商誉减值往往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赌业绩真实性存疑,业绩补偿难以到位。对赌补偿的残酷性迫使标的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完成业绩承诺,业绩补偿兑现不到位时有发生。湖南辖区1家上市公司的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该公司(T)2015年以26.72倍的评估增值率收购游戏公司(D)。会计师事务所审计D公司2017年财务报表时,仅能够确认其报表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业绩承诺仅完成27%。D公司原股东必须按协议补偿利润差额和商誉减值,合计金额达4.5亿元。D公司原股东对审计提出质疑并拒绝业绩补偿。T公司控股股东只能承诺,若上市公司T通过协商、诉讼等合法方式,未能全额收回前述业绩补偿和商誉减值补偿,将收购差额部分的债权并继续催收。
经统计,2013-2017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业绩达标率由79.71%下降至68.05%。2013-2015年,10家典型公司并购标的承诺期实现平均业绩是并购前2年的平均业绩的2.41倍,期满后1年平均业绩比承诺期实现平均业绩下降90%。并购前业绩平平、承诺期间业绩“大跃进”与承诺期满后业绩“大跳水”现象层出不穷,不得不让人怀疑承诺期业绩的真实性。
二是商誉减值逐渐成为“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2013年至2017年,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逐年大幅增加,2017年商誉减值总额达到364.86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2.2倍,创历年新高,是前三年商誉减值的总和。
商誉减值成为“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之一,承诺期满后财务“洗大澡”问题始终是上市公司“三高”并购后的隐忧。统计显示,2013-2016年,因商誉减值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4家、21家、50家和49家。2017年,222家上市公司修正了2017年业绩预告,有107家公司因商誉减值出现“业绩变脸”,甚至出现“洗大澡”现象。大额商誉减值意味着并购的失败,这种失败的并购影响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对所有股东造成实质性伤害。
三是对轻资产类并购标的监管难。轻资产类公司通常表现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品牌、渠道、专利等能力价值)占总资产比例相对较大,有形资产占比相对较小。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突出的创新能力、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特殊的人才团队上。此类公司通常评估增值率较大,预期收益增长较快。因此,创新能力是否持续、商业模式是否持续有效、核心团队是否稳定,是影响此类公司发展的关键。此类公司的监管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评估的有效性难以把握。对于评估资料是否完整可靠、收益法评估方法是否适用、评估假设是否合理、收入和成本预测是否符合逻辑、盈利预测是否谨慎等,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往往只能依据主观判断。
调查取证难。很多轻资产类公司(尤其TMT类公司)主要业务都是在网络空间、虚拟空间开展,业务体现为数据流、信息流;交易主体身份识别难,网上交易者未实名认证;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机构多道转账,资金关联锁定难度较大;通过软件技术系统造假,反侦查手段多。
缺乏对核心人才的约束。特殊的人才团队是并购标的评估增值的重要基础,因部分上市公司并购对赌协议中对核心人才没有严格的“竞业禁止”约定,少数上市公司并购标的出现“人走业空”的现象。尤其是对赌期满后,少数核心人才另立门户,上市公司又掏钱入股甚至“二次收购”。
四是湖南辖区上市公司“三高”并购的隐忧。2013年-2017年,湖南辖区有62家公司进行了160余次并购重组,涉及金额984亿元;50家公司128次具有协同效应产业整合型并购相对平稳,并购金额达864亿元,并购标的评估增值率多在98%-500%之间;12家公司涉足游戏、文教、互联网等轻资产并购32次,金额120亿元,并购标的评估增值率多在500%-3000%之间,“三高”问题突出。其中,天舟文化、拓维信息、天润数娱、开元股份、电广传媒等5家公司跨界并购了14个轻资产项目,平均评估增值率2075%,累计形成92.23亿元商誉,最高的是开元股份2017年以11292.53%的评估增值率并购中大英才。该14个项目均有业绩承诺,承诺第一年14个项目有3个未完成业绩承诺;承诺第二年12个项目有6个未完成业绩承诺;承诺第三年9个项目有8个未完成业绩承诺。14个并购标的已有6个发生商誉减值,天润数娱并购点点乐形成的7.461亿元商誉已计提4.6亿商誉减值,电广传媒并购广州翼锋形成的商誉已全额计提商誉减值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