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王子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中国“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
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参与这一盛会的外方重磅嘉宾数量逐年增大,2000年,参与论坛的国际组织官员及著名学者人数为11人,2019年超过50人,其中包括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3位美国前财政部长,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G20全球金融治理专家团主席、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等国际组织负责人……
这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的外部视角和一个展示及沟通的窗口。
在与这些顶级人物的交流中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获得了他们的高度认可。与此同时,大国崛起的世界级责任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为全球关注。
钓鱼台盛会,折射的是中国大国崛起之路上的“喜”与“忧”,更是与世界沟通和对话历程的缩影。
财长们的“弦外音”
在今年的论坛中,3位美国前财政部长齐聚一堂,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财长们不仅精准扼要地表达了对当前世界经济和双边及多边关系的看法,其对中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观点更是充满了“弦外之音”。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前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多次出席发展高层论坛,他犀利聚焦中美关系和国际多边关系的风格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在2015年,罗伯特·鲁宾在发展高层论坛上就表示,在经济领域两个国家之间有摩擦,这是不可避免的,包括中国和美国,在理念上肯定也会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来对待各自对经济政策方面的指责,两个国家再通过合作就可以解决一些对两个国家都非常重要的跨国性国际性问题,这样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更加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2016年,罗伯特·鲁宾在参加当年发展高层论坛的“展望G20中国峰会”主题讨论时表示,全球国际治理机构的有效性以及他们执行力在逐渐下降,每个国家都有责任把自己的政策制定好,各个国家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解决,不可能全部依靠外部援助。他同时表示,正是基于不同的政治系统会最终影响结果,因此对全球经济未来的预期并不非常乐观。
2018年9月,罗伯特·鲁宾再次在该峰会上强调,美国和中国之间肯定有巨大的分歧,但是双方一旦意识到两国之间的这种关系的重要性,就应该来克服这些分歧。
和罗伯特·鲁宾不同,美国前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阐述了许多国际经济及国际金融架构的观点。
2017年,雅各布·卢出席论坛并发言。他表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在G20框架之下做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从历史上来看,这种大规模的衰退必然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但是如果没有金融体系支持的话,世界经济肯定不如现在”。对于人民币加入SDR,雅各布当年评论称,这不仅对中国的增长有好处,且在IMF机制下也能够促使各国加强合作。但他强调,中国必须从字面上、实质上和精神上遵守承诺,必须继续开放市场,接受外国投资和外国竞争,这也是成为IMF的完全成员需要做出的承诺和努力。
2019年,雅各布·卢在发展高层论坛上再次谈到,当中国金融系统更加融入世界以后,和市场的沟通是很重要的。“随着中国更进一步融入全球的金融体系,需要承担起很多沟通的责任。”雅各布卢还表示,金融开放需要在资本账户上有充分开放,为了让交易能够真正发生,同时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从而进入到货币的重要圈子。
相比前两位财长,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因为其另外一个身份——哈佛大学前校长,为更多中国人所熟知。
2017年,他在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各方面取地重大进步,但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世界依然面临很多挑战,例如,不平等在激烈加剧,保护主义、民族主义势头也在不可避免地兴起。
为此,他提出,从长远来看,每个人都应该避免重返保护主义的泥沼,加强共同的全球化的发展,这样才能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带来的挑战。
2018,劳伦斯·萨默斯提出,美国经济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中国、印度、德国等很多国家的影响,并表示对美国当时的政策逻辑难以理解。他强调,今后中美不能完全从“商业”角度看待两国关系,而应把谈判框架放宽,用更加宽泛的思维及多边的方式处理关系。
接受中国财富网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认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财长们对中国的看法和在中国发表的言论无论从实际政策还是意识形态角度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尽管视角不同,但财长们都有着共同的弦外之音,中国越来越深刻的参与和深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要加快适应和主动创造,与过去的红利相比,国际社会正在更多的关注中国应该承担的大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