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

连辑:文化经济化的时代特征

2021-12-18 09:22 中国财富网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张丽梅) 12月17日,“首届中国(莆田)国际黄金珠宝文化论坛”在福建省莆田市会展中心举办。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连辑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会上他特别强调了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关系,他认为,文化经济化是钢筋铁骨,经济文化化是柔情似水。

12月17日,首届中国(莆田)国际黄金珠宝文化论坛,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连辑发表主旨演讲。中国财富网 摄

连辑指出,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文化也极具这个时代的特征。文化经济化特征有以下九方面:

一,文化经济化顶层设计。文化一直有经营行为,但是把它作为经济现象或者作为经济产业,或者给它定经济指标还是最近这些年的事情。文化经济化的发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就是文化搭台唱戏,包括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支柱产业,一直到现在“文化+”这样一个时代。

二,文化经济化的生成条件。包括高速增长的经济所形成的社会资本条件;科技进步形成的技术条件;精神需求旺盛形成的市场条件;教育发展形成的智力条件;对外开放形成的服务贸易条件。

三,文化经济化时代特征。 一是分别分为条件论(用体关系)、本体论(体体关系)、融合论(魂体关系);二是产业新特征,文化产业发展到今天,产业链或者产业逻辑关系复杂,总结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内容制作、网络传播、全员阅览。

四,文化经济史观。通过看中国包括世界各地出土的早期文物,就能判断出来当时人类早期生活方式是两种,一种是生产,一种是审美,一定是像钱币正反两面分不开。马家窑彩陶的例证,仰韶文化早期、中期、晚期三四千年时间一直有,当时人类生活就已经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者共同存在的。相应的行为就是生产和审美,早期人类文化和经济是分不开。

五,文化经济的智力型特征。主要有金本位时代,金本位时代的文化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处在相关层,它不在核心层;科技是第一生产的时代,这也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时代,我们把它称作“文化本位”时代;文化战略地位提升的过程,现在的时代,文化是核心层,科技在紧密层,经济在相关层。

六,文化经济化的例外原则。包括文化的市场观要从属文化的国家观;坚持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突出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社会效益优先;保护文化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国际交往中以我为主的话语权。

七,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行业界限模糊的液态社会正在形成。文化经济化增加的是文化经济属性,黄金在发育过程中越来越具有经济职能,黄金文化有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属性。

八,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经济融合走的是从“艺术化-技术化”路线,经济与文化融合则走的是“技术化-艺术化”的路线。文化经济化,使文化有了经济的钢筋铁骨;经济文化化,则使经济有了文化的似水柔情。

九、文化经济化的展望。一是化石资源型产业会进一步受限;二是服务业会进一步发展;三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既有国家激励,又有社会动力;四是人民生活方式的社会性转型;五是信息化等高科技强助力,让文化经济有了无限的可塑性;六是“文化+”将打造最广泛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机会;七是文化社会生态会进一步优化;八是文化经济化在探索、开放过程中还没有定型,会有乱象,但都在可控之中;九是认识、理论、政策法规日趋科学完善,管理会越来越规范。

 最后他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文化和塑造人心、人性相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气相关,文化和阐述民族精神和价值相关,文化和提升大众审美相关。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这就是文化的时代观和人民观。

责任编辑:张维嘉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