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汽车

“不造车”的华为 因何成了汽车界的“流量担当”?

2019-05-10 08:45 对话车生活

在近期结束的上海车展上,华为的参展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尽管在通信电子领域华为如雷贯耳,但是在本届上海车展当中的亮相却是华为在汽车界的首秀。而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这样的一个战略方向,也让大家感受到了新的行业的风向。国内阿里、百度、腾讯三家互联网巨头企业已经开始涉足互联网车载智能系统,一直寻求和车企合作的华为究竟能够为行业带来哪些影响?今天特别有请到的是车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苏雨农一起来解读。

本期嘉宾:苏雨农

一、华为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刘倩:如何看待华为在上海车展当中的公开亮相?

苏雨农:前两天我正好写了一篇文章对上海车展进行总结,我就把华为评为上海车展最受关注的企业。可以说这次华为在车展上是怒刷存在感,其实华为它做汽车不是一天两天了,不是从上海车展才开始,但是相对来说声音没有那么高调,而且也没有那么系统化。这次车展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的展台,重要的活动都有华为的参与,这次华为的轮值CEO徐直军参加了大量的发布会、论坛,会见媒体。这次主要传递的信息就是明确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一个定位——就是不自己造车,只做智能汽车的增量市场,做一级供应商。从这个来看,我们看智能汽车的Tier 1,也就是汽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主要是被一些国际的大公司垄断,那么华为它自己在比如三电技术、车路协同等等领域都有极强的竞争力,所以华为高调加入一级供应商的阵营,应该说有可能会弥补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领域一直没有国际巨头的这样的一个缺憾,而且对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产生非常大的拉动作用,对相关的产业链其实也是利好的。

那么华为这次的表态,它还包括一点,就是明确的不造车的这样的一个态度,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优势。和传统的制造业相比,华为在这方面并不是自己的长项,所以说华为也是回避了矛盾点,专攻擅长的领域,应该说这个战略还是非常清晰的。所以这次华为它的表态上说是要抓住汽车和通信两大产业融合的一个机会,就围绕这个ICT技术,也就是信息通讯,包括车载计算平台、智能驾驶系统、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这自动驾驶它其实包括了像训练、仿真、测试等等这些环节,以及5G通讯模块、T-BOX,还有包括人、车、生活解决方案这些领域,其实华为都在发布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产品和未来的规划。而且我们看到华为在车展上具体的表现,比如说它和北汽新能源新推出的高端品牌ARCFOX合作创新实验室,深耕智能网联的技术,包括和四维图新、宁德时代开展这种战略的合作,从这些战略合作中也可以看出,华为要在高清地图、高清定位、三电、智能座舱这些领域也要有所涉及,而且这次华为还和包括上汽、一汽、东风等这些大的汽车集团在一些战略合作中都显示了华为的这种地位,所以这次的集体亮相应该说还是非常成功和受人关注的。

刘倩:华为和阿里、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龙头企业相比,有什么优势?

苏雨农:如果我们从竞争的层面来说,其实我认为阿里、百度、腾讯都在智能汽车的领域,有很多的动作,投入的力量很大,也有很多和汽车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现实的合作。但是就这次上海车展而言,其实华为它的声量应该超过了自动驾驶这个领域最大的明星企业百度。可以说华为的入局,应该说和这几家互联网巨头确实是形成了一定的竞争的关系。

但是在这个竞争的同时其实也有合作,因为华为它这次涉及到汽车领域,它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华为有自己的优势,最典型的核心优势就是在通信领域。因为像这次上海车展来看,一个最受关注的未来的技术趋势就是5G,5G的商业化带来的影响,对自动驾驶的帮助远远大于在这个日常的信息娱乐生活方面的帮助,它对于自动驾驶来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条件。那么这次车展上,上汽、北汽、奇瑞等等汽车集团都发布了基于5G技术的智能网联布局。华为为代表的这种通信的运营商,它有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所以它一定会在汽车领域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所以说它其实这也是它自己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其实也对BAT来讲,也可以形成上下游的合作的关系。

二、科技企业对汽车行业发展的影响

刘倩:科技企业进军汽车产业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

苏雨农:我们看到传统的汽车产业其实还是以汽车主机厂OEM作为核心,它更重视的是生产、制造、销售、流通这些环节。 那么随着所谓新四化进程的加快,汽车的科技含量,它在智能化、网联化的这种技术含量会越来越高。那么对于传统的汽车企业来讲,它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擅长。它的一个转变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那么科技企业的介入无疑会加快汽车行业的转型和融合,毕竟未来的汽车产业,汽车的定位,它所产生的价值都会发生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科技企业会起到非常好的一个互补的作用。

我想华为这次在车展上的表态其实非常有代表性,就是我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我并不是要颠覆你,而是在变革的过程中去寻求新的机会。也许未来的汽车的生产厂还是生产一个物理概念的汽车,但是有可能汽车的核心价值更多地被科技公司所占有和利用,所以未来的竞争的格局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刘倩:应该说未来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智能网联汽车这样的一种技术的进步,而随着现在很多企业开始布局这个领域,特别是像华为这类的科技企业涉足汽车领域,究竟能够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和影响,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汽车组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