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汽车行业整体下滑,补贴大幅退步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出现了近两年多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势力,新能源车企也在最近几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虽然销量出现短期下滑,但是车企依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充满了信心,现代、丰田、大众等跨国车企也加快了旗下新能源车型的导入步伐。此前丰田曾经宣布到2025年将在中国市场投入十款电动新车型,大众集团也计划2020年要在中国销售40万辆新能源汽车。但合资车企加快新能源车型的布局之后,未来国产品牌能不能扛得住这样的压力呢?今天特别有请到的是车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苏雨农一起来解读。
本期嘉宾:苏雨农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刘倩:新能源汽车7月份出现了负增长是什么原因?
苏雨农:我觉得首先还是基于整体车市的表现,因为今年1到6月,乘用车的销量是1232.3万辆,同比下降了12.4%。就新能源车区间呢,也有同比3%的下滑,主要的原因还是补贴退坡。因为今年3月26号公布的新的补贴政策,特别是续航里程比较短的车型,它的补贴下滑的幅度非常大,即便是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的也比之前有所下降。当然了从整体的政策来讲,还是鼓励续航里程长的车型。但是从这个数据来看,短期之内可能还会有下滑,或者说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样一个趋势,但从长期来看,我认为不会太影响新能源车的发展。无论是国家的政策,还是企业在策略研发等等方面的整体的准备,其实都是向前推进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这么大的体量,它一旦制定了新能源车的政策,它整体的一个流程是滚滚向前的,绝对不会因为一两个月短期的销量下滑而改变大方向的策略。所以从长期来看,不必因为一个月的销量下滑而过分的担忧,还是要看长期的趋势。
刘倩: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除了需要克服补贴退坡这样的政策压力之外,还存在什么问题?
苏雨农:我觉得对目前这个阶段市场上的“玩家”来讲,其实真正说车的品质上,我认为问题不是太大,作为一个汽车企业,如果说还造不好一个狭义的汽车的这种产品的话,那根本就没有在市场上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觉得更大的问题还是对用户的教育,以及一个整体体系性的能力。比如说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说新能源车是市场化的导向,还有一些政策的指引,那么用户是不是认识到新能源车独特的价值。
第二个来讲的话,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并不是我只是动力上的变化,渠道,维修的体系,整体的服务能力是不是有相应的跟进,实际上大家对于新能源车最大的一个担忧其实还是续航里程,那么续航里程跟你充电桩的建设是有直接的关系的,如果建设的多,标准统一,好用,分布合理,大家没有充电焦虑,自然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也会提升,也包括说4S店,能够给用户提供什么样新的增值服务,整体的体系都跟进了,才能消除用户的一些担忧。
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刘倩:合资车企的新能源车上市,会不会对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带来冲击?
苏雨农:我们先看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的排行,实际上在前20名的车企中,只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和华晨宝马是属于非自主品牌的范畴,它从数量上来讲无法跟自主品牌竞争,而且从销量上来讲,表现最好的应该是上汽大众。上半年的销量接近了2万辆,但是和自主品牌领先的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再看下半年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可能从销量上未必马上能达到很高的量,但是确实对于合资企业大举进军新能源车市场来讲,是一个表征性的事件,代表着他们真正对这方面的重视。其实从整体来看,我们说新能源车曾经有弯道超车这个说法,但是实际上电动车1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在技术上来讲,应该说自主品牌并不一定有整体的优势,应该说合资企业它会有后来居上的可能,但是自主品牌在这几年的发展其实是起到一个先行教育用户的作用。所以给用户会造成这样的一个印象,就是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某种程度上实行了超越,成为用户的一个重要的选择。
所以在中国现在新能源车已经是连续三年以上排名世界第一的背景之下,我觉得自主品牌做出了相当突出的贡献,但是从以后的市场格局来说,应该说合资车型一定会有它相应的份额,但是我觉得应该不会像燃油车这样明显。当然了,像这些造车新势力也会有自己一定的市场的空间。
刘倩: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与合资品牌有哪些异同点?
苏雨农:对于自主品牌来讲,刚才我已经说到了它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而且在这4、5年左右的时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其实已经打下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基础,而且有大量的存量的用户,特别是说我们看未来的发展前景,电动化它是跟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相关联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这种电子的架构其实更有利于智能化的发展。其实在这方面自主车企应该说尝试的也很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仍然可以体现出自主品牌在这方面的一些积累。
刘倩:新能源汽车市场接下来是不是将会展开淘汰赛?
苏雨农:淘汰应该说是一个整体的淘汰,不只是新能源车的这一个品类,那么传统燃油车所面临的淘汰的危机应该说是更大的。但新能源车一样,并不意味着说我造新能源车,我就占据了新的制高点。比如说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合资形式,也就是说很多外资的企业和中国的一些自主品牌合作,进行新能源车的生产,其实目前或多或少的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从这里面可以看出一些外资品牌想借助新能源政策,获取更多的积分,获取更多的利益,也包括有些造车新势力,现在我们也听到一些负面的消息,一个是产品的质量问题,一个是后续资金投入的问题, 但是目前已经有在产的新能源车也并不一定前面就是一片坦途。
刘倩: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新能源产业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那接下来如何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服务的更高需求,这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