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22日晚间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下称《报告》)指出,人民银行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报告》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编写。
《报告》同时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做好宏观审慎评估(MPA)工作;充分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多措并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报告》还以专题形式对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人民银行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的流动性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最终确定95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为调查样本。
调查显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总体稳定,流动性资产储备相对充足,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逐渐完善,但也存在期限错配、批发性融资占比较高等方面的问题。
据此,对于下一步加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报告》建议,进一步完善流动性管理框架。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引导,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平滑银行体系流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的业务指导,发挥一级交易商中城商行、农商行类机构作为地方主要金融机构的辐射作用,疏通流动性传导的“毛细血管”, 确保央行提供的流动性充分传导到地方法人银行机构。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将加强对法人银行机构的流动性监测和分析,对期限错配突出、流动性缺口大、短期资金来源占比高的金融机构予以重点关注,努力做到流动性风险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报告》还建议,重视流动性管理机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根据各自的机构类型,建立特色化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高管层向董事会定期报告机制,在考核政策中体现流动性风险对高管层绩效的约束,同时要加强流行性风险监测和管理人员培养。
此外,《报告》指出,优化流动性管理策略,着力缓解期限错配问题。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应根据风险偏好制定流动性管理策略,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
在资产方面,人民银行建议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要按照宏观审慎要求,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积极开发新的信贷产品,调整客户和期限结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严防信贷等资产过快扩张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负债方面,增强主动负债能力,调整优化负债结构,避免资金来源过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