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新兴市场短痛稍歇长痛难抑

2018-09-18 14:0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随着土耳其、俄罗斯的加息举措,上周新兴市场出现久违的反弹,MSCI新兴市场指数上涨0.54%、MSCI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上涨0.22%。在众多新兴经济体陆续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后,部分新兴市场“股债汇三杀”局面已出现缓解。美元近来裹足不前以及未来走势出现不确定性,也使新兴市场“短痛”有所减退。不过,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顽疾依然容易演化为金融风险,由此引发的“长痛”仍须引起高度警惕。

美元4月以来不断走强是前期部分新兴市场惨遭“血洗”重要原因。新兴市场投资者担心,在美联储加息预期渐强背景下,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有更好的回报前景和避险稳定性,强势美元将导致资本流动格局以及市场配置偏好生变,对新兴市场产生影响。

从美元走势看,美元指数在8月中旬冲高后一路下探。美联储9月加息虽已板上钉钉,但未来是否会加快升息步伐存在不确定性。有观点认为,随着前期出台的财政刺激措施力度将逐渐放缓,美联储升息“天花板”会日益临近。另外,美国正处于经济复苏周期以及金融周期后段,未来经济基本面难以支撑美元长时间维持强势。

从新兴市场整体看,前期恐慌情绪反应有些过度。部分出现危机的新兴经济体如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南非等,主要是自身经济金融系统较为脆弱,导致恶性通胀、经常账户和财政“双赤字”、外汇储备覆盖不足等病症丛生。相反,一些内部通胀可控、经常账户余额改善、外汇储备增加的新兴经济体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基本面仍然强劲。对一些新兴经济体来说,本币汇率贬值不完全是坏事。如印度政府就认为,本币贬值将有利于印度外贸出口,使其出口产品获得更强竞争力。

中国经济表现,更成为新兴市场危机难以进一步扩散的“定盘星”。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持续,特别是结构继续优化成为近期经济运行一大亮点。随着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再加上逆周期调节,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虽然新兴市场较为恐慌的时期可能已过去,但复苏仍是“漫漫长路”。一些新兴经济体选择大幅加息等应对措施,在遏制通胀同时也会掣肘经济增长。其实,在经历数年同步复苏后,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已呈分化格局,发达经济体相对新兴经济体走强,两者之间的“增长差”预期开始缩窄,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风险不断加大。近来,全球贸易摩擦风险与日俱增,也为新兴经济体复苏带来重大挑战。

更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廉价资金时代中如鱼得水,过于依赖外债促进经济增长,不仅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还积累了高贸易、财政赤字、高资产价格等诸多失衡恶果。现在美联储持续抽走流动性,美元汇率和利率快速走高,热钱回流美国,这些新兴经济体在偿付债务能力捉襟见肘的同时,资产泡沫也开始陆续破裂。

尽管当前美国内部关于货币政策走向仍存在分歧,美元走势上下两难,给了新兴市场一定的喘息机会,但新兴经济体仍须对可能的“长痛”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应对美联储政策外溢影响和自身顽疾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寻求内在复苏和创新机会,加强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方能克服暂时困难,实现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储继军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