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汤谷涵)8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在2018世界创新科技大会上表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是发展数字经济,也就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8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在2018世界创新科技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他指出,数字经济意味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我国新时代、新经济的显著的特征,也是全球发展的趋势,更是我们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国家战略。
如何发展数字经济?
李毅中谈到,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抓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尖端科技,使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从而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对于我国现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他总结了三方面的成效。
第一,中国的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装备的保障。信息产业包括电信设备的制造业、通讯业、软件业和互联网产业;去年全国的GDP是82.7万亿,其中7万亿是信息产业贡献的。
第二,企业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企业近年来已经开始关注工业制造业的跨界融合。例如,阿里云2016年7月出台了BT工业系统,依靠算法和网络的优势,指导企业通过数据的分析、计算,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标志性指标大幅度提升。例如,中国制造2025有三个重要指标,一是研发设计用数字化工具的普及率,在2013年是52%,今年上半年是67.4%;二是同期关键工序的数控率,由27%提高到了47.8%;三是宽带普及率,固定宽带的光纤入户率达到86.7%,移动宽带已经现在普及率达到了86.3%,网络单位流量的资费下降46.2%,这已经超过了2020年的目标。
另外,制造业每万名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的数量也接近了世界平均水平,在2013年每一万名工人拥有23台机器人,现在是50台。每万人拥有的发明专利数,由2013年的4.02件到去年的9.8件,翻了一倍多。
同时,李毅中也指出了我国数字经济面临的发展瓶颈。“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创新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我们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中低端,比如,在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呈现等各方面,中国与国外先进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高端专用芯片95%依靠进口。下一步要加快大规模集成电路、5G、智能传感和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攻关,进一步提升发展数字经济的技术支撑。此外,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需要相关的引导和支持。不少企业对数字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认识不够,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不深,大数据企业对工业领域的需求了解不到位。我建议加强对数字化转型典型的交流推广,引导工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开发应用方案。”
他表示,兼具大数据理论知识和工业经验的专业复合人才和兼具行业和数字知识的新型产业工人极度匮乏,大量传统工人面临失业下岗的问题,一定要处理好提高效率和保障就业的关系。据法国就业指导委员会测算,到2025年因为数字化,法国会减少300万个工作岗位,大概占法国就业岗位的10%。而贵阳高新区,数字经济的岗位和为数字经济服务的岗位,加起来增加了4.2万个,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