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

疫情是经济面临的最大危机与挑战吗?

2020-11-02 21:29 中国财富网   金丹依   原创

       在11月1日下午举办的中国顶尖科学家经济峰会上,四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宏观经济理论及政策层面,探讨走出疫情危机的发展模式,展望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方向,为全球化与内外循环的顺畅运行指点迷津。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拉尔斯·彼得·汉森围绕“不确定性”这一经济学乃至其他领域中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与其他专家展开探讨。汉森表示,疫情是当前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但与此同时,面对新冠疫情,什么时候才能有疫苗、经济还将对疫情发展做出什么反应等“不确定性”同样是人们的焦虑源泉,而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往往通过建立模型来消除不确定性。因此,汉森呼吁经济学界应构建新模型来研究当前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将新冠疫情比作战时状况,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经济层面的社会生产和服务受到极大冲击。萨金特指出,在战时状态下,国家往往通过逃避债务或增加税收来解决问题,那么疫情之下的经济是否也将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最优解,仍需时间来见证。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则聚焦于新冠造成的就业与失业问题。皮萨里德斯表示,在疫情侵袭之前,即使已经出现的自动化、智能化趋势迫使许多工人转行,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而疫情加速了自动化、智能化这一趋势,人们愈发习惯于远程工作,那么餐饮、交通等基础服务业都会受到影响,同时教育和生活方式也会进一步发生改变。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则分析了在疫情冲击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德兰德借助计算模型指出,在疫情冲击的老龄化背景下,整个社会的经济生产将出现大幅下降。对此,基德兰德建议,提升女性劳动力的参与比例,或许能够弥补劳动力缺口。

疫情会不会改变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此,华夏幸福研究院院长顾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国家间的经济外循环能够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都能从中获益,有效扩大内外循环将是各个国家的共同选择。”顾强总结道。

责任编辑:陈琼枝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