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

创新生态,“城”就未来!为何说苏州是一座拥抱创新之城,这个论坛告诉你答案

2021-07-10 23:59 中国财富网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 (毛超)“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如何打造创新发展良好氛围、如何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

7月10日,第二届“城市创新生态论坛(苏州)”在苏州金鸡湖畔召开,论坛上,与会嘉宾就上述问题展开了讨论。据介绍,本次论坛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第二届城市创新生态论坛(苏州)会场全景。中国财富网 李林/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以城市为主体的‘双碳’战略纲要”为题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数字化”阶段,个人创新很重要,要把每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此外,仇保兴还提出要打造企业集群的概念,他认为“同类企业、头部企业可以看成是创新的成果,企业之间都可以互相‘知识溢出’、相互促进,知识一溢出事情就成功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仇保兴。中国财富网 李林/摄

经济创新格局优势显著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在以“创新塑造城市发展新格局”为题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与全球主要的科创中心相比,苏州在创新经济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创新投资、创业方面的优势非常显著。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薛澜。中国财富网 李林/摄

薛澜通过分析顶级科技奖项获奖人数、世界一流大学、独角兽企业的数量等数据来进一步介绍了苏州的创新优势情况。比如,薛澜提到,从初创企业情况来看,苏州的创新生态、初创企业非常活跃,苏州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吸引了大批的初创企业来苏州落户。2020年,苏州初创企业的数据排名全球12位。

薛澜进一步指出,苏州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很多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发展的格局,将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变革将带来深刻改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为题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技术的发展。他认为,信息社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大大扩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的认知范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技术的进步带来一些显著的变革,体现在业务形态、服务对象、演进的体制、承载资源和网络架构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张平表示:“作为全球第一批关注6G的研究团队之一,我们从2018年就开始研究6G。到2019年,业界对6G的展望基本包含了以下的关键词:更丰富的场景能力、更先进的天线及宽带射频技术、人工智能类生支持、网络支点等。”

张平认为,6G将是一个全息通感一体的网络世界,它借助各种传感器,以移动终端为媒介实现感官信息的数字化传输和意识信息的间接传输。6G时代人类将更多投入到探索、认知以及创造性的任务上,而不仅仅是关注完成任务的工序。

需要加强城市创新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在以“城市创新的特征与发展”为题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城镇化是创新驱动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城镇化和创新的关系应该是既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成为企业,包括科学研究、创新研究的重点。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中国财富网 李林/摄

陈劲指出,中国的城市化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是总体有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文关怀相对不够,比如说很多城市没有更多交流的场所,科研讨论场所比较少;二是城市发展主要以经济利益导向,可持续发展不够;三是城市化相对简单,科技含量明显不足,科学技术和城市化的关系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结合;四是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日益扩大的城市生态和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

陈劲举例指出,创新应该从传统的企业创新慢慢过渡到城市创新。城市和创新的关系要大大加强。中国自主的创新机遇,不仅仅是工业化。城市化是创新的重大选择,城镇化和城市化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自主创新机会。

数字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

王民在以“攀登新高度,智造新内涵”为题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徐工是一家有着78年历史的大型企业,诞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鲁南第八兵工厂。烽火岁月中,历经战争洗礼,成为新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奠基者。2021年,英国KH2集团发布的最新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徐工位于世界工程机械第三位,也是中国唯一进入世界前三强的中国企业。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民。中国财富网 李林/摄

王民表示,一直以来,徐工重视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坚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应用,系统谋划、开展顶层设计。要通过产品研发的数字化、生产制造的精益化、云交服务的智能化、远程管控的智慧化,打造技术领先的智能产业。

王民认为,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是驱动企业精益管理、效益提升的新动能。而建立与智能化时代相适应的产品观、制造观、客户观、服务观、生态观,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责任编辑:张维嘉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