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 书香

《教孩子,别好心办了坏事(修订版)》

2019-06-11 09:20 新华出版社

《教孩子,别好心办了坏事(修订版)》

鲁鹏程 著

ISBN:978-7-5166-4576-5

新华出版社 2019年9月

定价:42.00元

编辑推荐:

对家庭教育有新思维,才能把孩子培养好

孩子有理智的人生观,才会踏对人生脚步

一部让父母有反思、有感悟、有改变、有效果的家庭教育教育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误区、烦恼的青春期、家庭人格教育等五大方面,全面遴选了最重要而也最容易被误读的家庭教育关键词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解读,从而引导父母反思,给父母以启迪,进而让父母能够在对这些关键词的解读中受益,更有智慧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作者简介:

鲁鹏程

● 家庭教育专家,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者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的校本化研究”总课题组家庭教育专家 

●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专题主讲专家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凤凰讲堂等家庭教育类节目特约访谈嘉宾

● 北京市妇联“新蕊计划”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特邀主讲专家

● 家庭教育类杂志《时尚育儿》《亲子》等专家顾问团成员、撰稿人

● 机械工业出版社成立60周年“最具影响力作者”,作品总销量超过200万册,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出版以来持续加印,畅销50余万册,续篇《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实践版)》入选“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推荐图书”及“全国图书馆推荐书目”,《教师的国学素养》荣获第三十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孩子优秀是教出来的》《学好<弟子规> 教出好孩子》《跟孩子这样沟通最有效》《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0-3岁敏感期教育方案设计》等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 有多部作品分别入选“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中国教育报》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 作品《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第一时间》栏目向全国观众推荐

● 另有多部作品版权输往韩国、越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精彩试读:

起跑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到底是正解还是谬误

家有儿女,难免不对“起跑线”这个词绷紧敏感的神经,因为很多父母都听过“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响亮”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正在努力“实践”这个所谓的“教育理念”。“起跑线”这个词,本来是田径比赛等相关活动专用术语,可现在竟然被“移植”进教育领域,居然还能迷惑住一大批父母,可见其“不简单”。

想想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是谁提出来的?一定不是真正的教育家提的,也一定不是真正懂教育的人提的。而是那些蛊惑父母去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的“教育机构”说的,这是他们屡试不爽的“宣传语”。因为真正懂教育的人,是不会说这样违背教育常识的话的。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曾有一部全面梳理中国教育现状,关注方兴未艾的教育改革的 6 集电视纪录片,名叫《教育能改变吗?》,第一集的主题就是“起跑线上”,其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最恶毒、最蛊惑人心的口号。”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位副司长在 2011 年初的一次新闻通气会上就曾说:“在我看来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他还进一步指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就纪录片讲的与这位副司长讲的两相结合,实际上就是在给那些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奉为圭臬的父母提一个醒:不要盲目相信这样的口号,不要被这样的口号所蛊惑。一旦盲目相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口号,浪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是小事,榨干孩子的潜能是大事。严重的话,孩子可能会因此而痛恨学习,从而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父母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将各种知识强硬地“灌输”进他的头脑之中;还有的父母为了能让孩子“在未来更有竞争力”,在孩子刚刚两三岁的时候,就为孩子报才艺班,让孩子学钢琴、小提琴、画画、跳舞、唱歌,让他尽可能地“多才多艺”;更有的父母为了孩子不惜花大价钱,请家教、选学校,甚至干脆将孩子送到国外去接受所谓的“更先进的教育”……对于孩子真正的未来,这些父母从不认真思考,只是单纯地把孩子的未来和自己的“翻身”联系起来,完全不去顾及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于是便有了种种家庭悲剧的诞生。

最近几年,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而走上极端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孩子就是因为不适当的“起跑”而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狂躁、焦虑等心理障碍性疾病。个别孩子还因此走上不归路……相信这一切不是父母的初衷,父母只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结果,孩子竟然输得一塌糊涂。

孩子的童年是一次旅行,而不是一场比赛。人生不是“百米跑”,而是一个长长的“马拉松”。孩子应该赢的是整个人生,而不是某一阶段,即使孩子起初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上,他也未必赢得之后的人生。而且,他“赢在起跑线上”的经历,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一场噩梦,因为他的童年是灰色的,是被父母“压迫”的,是没有快乐可言的,是不堪回首的。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童年,变成一场又一场的“竞技比赛”,否则会让孩子苦不堪言。所以,不要让孩子在“东奔西跑”中错过了美好的童年。

不可否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口号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父母的重视。结果,这个口号成为很多父母的共同愿望,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父母绷紧了神经,生怕因自己“下手”太晚、考虑不周而拖了孩子的后腿。

一位准妈妈说:“我和先生已经做好了‘教育计划’,希望宝宝一出生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万万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早教,甚

至从孩子学会说话那天开始,就教他识字、算数、学英语……很多上小学,甚至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几乎失去了玩耍的时间,双休日和假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不是钢琴班,就是舞蹈班,不是奥数班,就是英语班……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真可谓不惜血本、煞费苦心。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孩子的“起跑线”到底在哪里?如果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那么他能赢到“终点线”吗?他能笑到最后吗?

在《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中,就“您认为孩子竞争起跑线应该设在什么阶段”这个问题,分别有 43% 的妈妈认为,孩子竞争的起跑线从胎教开始;25% 的妈妈认为,孩子竞争的起跑线在进幼儿园之前;24%的妈妈认为,应该设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和读小学之前。综合所有妈妈的选择,中国孩子的“竞争起跑线”平均设在宝宝出生后的第 18 个月。这堪称此次研究报告的一个“大”发现。

看来“起跑线”在不同的父母心中有不同的位置,父母认为孩子该在哪个阶段起跑,孩子就应该在那个阶段跑起来。那么,父母在为孩子制定“起跑线”之前,有没有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没有自问:我懂不懂孩子的教育?

事实上,“起跑线”是对成才概念的断章取义,教育根本没有“输赢”的问题,是父母的功利化把教育简化为“输赢”之争。结果,很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却很少过问孩子过得是否快乐、幸福,很少问孩子的意愿和想法,而最受伤害的将是孩子。

想一下,为什么体育运动员在比赛前都要做热身?因为如果没有做好热身运动就猛地投入比赛,很可能会导致抽筋,跌倒,甚至心力衰竭等情形发生,使人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赛。其实,童年就是一个人“热身”的时期,就是一个“新车需要磨合”的时期,这个时期一定不能“满负荷运转”,而是根据自身的成长规律顺其自然地成长。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后劲十足,而不会“早衰”,才不会在需要大展身手的时候而“力不从心”。

既然这样,我们又何必担心孩子在“起跑线”上的输赢呢?

责任编辑:李艳霞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