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宣布增资,华晨随即停牌。就在沈阳一片喜庆祥和的庆祝华晨宝马成立15周年时,宝马发布公告称,将增加其在华晨宝马中的股份比例,从50%提高到75%。公司已经签署协议,股权变更将于2022年完成,对应价格为36亿欧元。消息的发布,使得忙于庆典的企业中方领导略显尴尬。
宝马买股份的钱8年可以回本
客观地说,36亿欧元(约合288亿元人民币)买25%的股权价格不低,相比于注册资本来说,这样的溢价将近100倍。相比于华晨昨日收市都有接近20%溢价。但是分析一下华晨宝马的业绩,再看价格。
2018年3月以来,华晨中国跌势明显(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根据华晨中国(港股)发布的2018半年报,华晨宝马2018年1-6月未经审核的收益约为631亿元,盈利(A股称利润)约为74亿元。利润率超10%,属于汽车这种重资产行业里绝对的现金牛。如果按这样的利润率和数额计算,2018年华晨宝马预期的利润总额在148亿元左右。此次宝马将支付的28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华晨宝马两年的利润,按照原50:50的股权比例,双方各占一半。增资后,宝马将占到75%,利润分配上也将增加25%,经过计算按照2018年的盈利水平,宝马需要约8年时间才能让多出的利润与股份投入相抵消。当然,这不算宝马之前就有的50%利润,只是计算增加的部分。
华晨被抽筋
自从2018上半年放出取消股比限制消息以来,华晨汽车在港股的上市公司华晨中国市值已经跌去了一半,蒸发了超过500亿。从年初的19-21元股价,跌到现在只有每股10元左右。
尽管华晨方面一致在澄清放开股比限制要在2022年,更重要的是华晨一直在说跟宝马的合同签到2028年,言下之意2028年之前,宝马休想打华晨宝马合资企业股比的主意。但宝马的这一纸公告啪啪打脸。
同样看一下华晨中国的财报,2018年前六个月,集团期内盈利约34亿元,其中合资公司华晨宝马贡献利润约37亿元。你没看错,除去华晨宝马业务支撑,其他业务综合处于亏损状态。
按照会计准则,50%及以上的控股公司将合并财报。也就是说,等到2022年,华晨中国这个港股上市的企业里,将不再合并华晨宝马的财报,到时华晨中国将会被打回原形。
捂不热的宝马
宝马汽车太大了,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宝马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宝马影响的产业链非常庞大,因宝马应运而生的各种产业都占有很大的体量,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巨额的税收收入,这也是宝马受到国家层面关注的原因。
俗话说,日子久了没有感情也有亲情。但宝马跟华晨领证十五年来,貌似既没有感情也没有亲情。
从国家层面用力,宝马顺利的成为放开股比限制的首个受益人。对于国家来说,给了国有企业足够的时间来学习,来消化技术,这么长的时间还学不会,那就别怪国家不客气了。国家不可能一味的仁慈,税收收谁不是收,华晨和宝马都一样。一味的吃奶做长不大的巨婴,在谁面前也不会得势。国家看的更明白,华晨宝马之于沈阳位置非常重,华晨可以放弃,宝马不能走。
超过三分之二(67%)的股权(投票权)就可以完全掌控一个企业,修改公司章程,任命公司管理层。宝马一气收回25%的股份,股份远超2/3,一点情面没有留给华晨。得到了国家层面支持的宝马,吃到了定心丸,并没有把曾经的伙伴华晨放在眼里。
这边高层压制,另一边还相中了一个长城。这个话题另议。
在宝马这个外资眼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不然不会如此断然毁掉华晨。
对于宝马来说,利益最大化是其追求的目标。这也无可厚非,哪个企业不如此。对于其深耕的中国市场,我们都是同一类人,潜在客户。有钱的有贵的车,没钱的也没关系,1系2系也可以。不同于国企,国家对于国企有着很高的社会责任要求,对中资私企也是一样。但外企并非如此。
扶不起的华晨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反复表示:“在过去二十余年,宝马集团参与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受益。”通过合资,宝马是受益了,华晨呢。
华晨是最早一批开展合资造车的企业之一,选择了宝马这个超优质企业是最对的选择。打着市场换技术的旗号冲了十五年,市场是换出去了,技术有没有换回来呢,华晨的自主现状又如何。
从2018年8月的整体销量来看,华晨中华汽车总销量仅为2147台,其中中华V7就占了1520台,其他车型则都是少得可怜的销量。相比于国产品牌的兴起,华晨中华却逐日没落下来。不论从外观、内饰,还是发动机技术和装备工艺,华晨中华已经远远落后。
华晨的核心在哪里,华晨的未来在哪里。
诺大的华晨集团,除了华晨宝马,其他三家上市公司的体量都非常小,能拿的出手的几乎没有什么明星资产。一旦宝马合资优势退去,留在沙滩的是华晨满目的疮痍。
虚假的繁荣将逝,祁玉民激流勇退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