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汇兑损失逾60亿,航空股却一飞冲天,原因竟是这个

2019-04-07 08:22 中国证券报   张勤峰

最近,航空股一飞冲天。

过去5个交易日,航空运输指数(申万)上涨近20%,在申万二级行业指数中涨幅列第一。航司年报却显示,2018年汇兑损失惨重。三大航空央企中,中国国航损失23.77亿元、东方航空损失20.40亿元、南方航空损失17.42亿元。

那么,遭遇了大额汇兑损失的航空股,为何被投资者看好呢?

这一项上三大航都栽了

最近,三大航空央企相继交出2018年的经营成绩单。

2018年,三家航空央企的营业总收入加起来近4000亿元,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其中,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436.23亿元、1367.74亿元和1149.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6%、12.70%和12.99%。

盈利表现就不太乐观了。三家航司的归母净利润加起来为130.28亿元,去年则是195.06亿元。2018年,东方航空净利润为同比减少57.35%,南方航空减少49.56%,只有中国国航保持正增长,但增幅也仅1.33%。

2018年三大航司收入及净利润增长情况

利润去哪了?

2018年,人民币汇率先扬后抑。2018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632元,较上年末贬值4.8%。从2018年4月高点到11月低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最多时贬值了6906个基点或11%。

2018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走势

这一背景下,那些美元需求较大或美元负债较多的企业备受冲击。2018年,航空公司无悬念地跻身于A股上市公司汇兑损失排行榜的前列。

根据前述三大航司的年报数据,2018年三家汇兑损失都超过10亿元:中国国航为23.77亿元,东方航空为20.40亿元,南方航空为17.42亿元,与公司2018年度净利润的比值分别为32.39%、75.30%、58.40%。

很显然,有相当部分的营业利润被汇兑损失吞噬了。倘若没有这部分损失,2018年三大航司的盈利数据显然会好看很多。

不光是三大航司。目前A股上市的10家航空运输企业已有6家公布了2018年年报,无一例外的均遭受了汇兑损失,总共损失62.27亿元;6家公司中,除了中国国航和中信海直,净利润均呈现较大幅度负增长。

随着其他公司年报公布,2018年航空板块的汇兑损失还可能进一步增长。以海航控股为例,其2018年中报披露的汇兑损失就达到2.33亿元。而三大航司的数据来看,2018年下半年的汇兑损失要远超过上半年。

三重周期叠加航空股高飞

据Wind统计,过去5个交易日,航空运输指数(申万)涨了19.75%,在103个申万二级行业中涨幅列第一。

2018年净利润负增长最明显的东方航空恰恰是板块内的领头羊,过去5日,东方航空涨了30.59%。另外,南方航空涨了19.58%、中国国航涨了18.43%、海航控股涨了15.64%。

开年以来,航空运输指数(申万)已经涨了47.42%,其中,东方航空涨了73.47%。

遭遇大额汇兑损失的航空股,是如何飞起来的?

国金证券报告指出,航空股的周期属性,是供需、油价、汇率三重周期叠加的结果。

供需方面,从机构研报来看,目前航空运输需求比较平稳,对供需格局边际影响最大的是供给。业内预计,波音事件或导致今明两年行业供给降速,淡季航司尚能通过运力调配降低影响,但再旺季供需弹性将放大,利好票价上调。

油价方面,2018年底以来,国际油价出现反弹,本周布伦特原油期价站上70美元关口,但不少机构认为,后市油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可能不大。国金证券的报告指出,中性假设下,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0美元/桶,则2019年四季度的同比涨幅分别为4.1%、-6.6%、-7.7%、1.4%。航空公司燃油成本上涨压力减小,并整体转为对航空股的利多。

汇率方面,2019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一波较快升值。据统计,2019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了1.89%,为2018年三季度以来各季度最大。

供需边际转紧,油价、汇价从极端不利转向相对友好,再加上民航减税降费……不禁让一些行业分析师高喊出了“航空运输利好在堆积”、“三周期共振”、“航空股一倍空间刚起步”的口号。

据华创证券吴一凡、刘阳测算,2018年人民币贬值约5%,油价上涨约28%,两项对三大航带来均超100亿的利润损失。2019年油、汇环境改善,应从边际思维看待油汇带来的利润增厚。

这,就是航空股化压力为动力的关键。

汇率波动 有人欢喜有人忧

汇率波动远不止影响航空运输企业。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共有1013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汇兑损益数据,其中328家公司2018年的汇兑损益为正值,668家为负值。据了解,汇兑损益为负值代表汇兑收益,正值则代表汇兑损失。

这328家遭受汇兑损失的公司的损失总额为163.06亿元。

分行业(申万一级行业,下同)看,交通运输行业成为“重灾区”,27家公司合计损失了68.48亿元;房地产企业也受伤不轻,23家公司总共损失了25.98亿元;再者是电子行业,21家公司总共损失了14.29亿元;此外,公用事业、机械设备等行业遭受的损失也较为明显。

从公司的角度看,2018年汇兑损失规模超过净利润总额的1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28家,超过50%的有6家。

2019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企稳运行,这部分行业及企业遭受的汇兑损失可能会有所减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增厚收益。

反过来看,在2018年人民币贬值中受益的企业可能难以继续获益。

已有数据显示,在2018年人民币汇率波动中,中国石油和中石化是最大的受益者,2018年分别实现11.45亿元和5.96亿元的汇兑收益。另外,中国交建、中兴通讯的汇兑收益也都超过5亿元,中海油服、TCL集团和中集集团均超过3亿元。

分行业来看,化工、建筑装饰、汽车等行业受益相对明显。

从与净利润对比看,有96家上市公司汇兑收益占净利润比重超过10%,有14家比重超过50%,5家超过100%。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中海油服实现汇兑收益3.59亿元,而公司的年度净利润为7080.23万元。

责任编辑:郝梦圆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