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对景——绘画样本研究计划·贰”展览在罗马湖不同艺见艺术中心展出,呈现了邓勇、胡顺香、侯炜国、刘芯涛、熊庆华、张文荣、郑成俊(韩国)七位艺术家的二十余件绘画作品。展览由李裕君任学术主持,朱嘉鸿担任策展人。
绘画作为最基本的艺术形式,其一是用来表现人们心中的理想状态,二是反映着社会的现实和时代的价值。在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今天,每一个持之以恒地坚持以绘画创作为探索实践的艺术家,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坚守以及顿悟,是无法能够对绘画有些许的建树或成就地。此次展览延续了不同艺见艺术中心的“绘画样本研究计划”。“自2018年伊始推出这个计划,第一回展览‘物境’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再度掀起了学术界部分范围内对‘绘画创作’的新一轮探讨与交流。为此,‘对景——绘画样本研究计划·贰’展览应运而生。”不同艺见艺术中心执行馆长李裕君如是说。“希望此次展览能够为观众再次带来崭新的视觉体验,从而以不同的视角去审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格外多层次的社会景观。也希望每位观众可以透过艺术作品来感受艺术家情感的抒发和自由生活的历程,进而寻找自己内心的“乌托邦”,并激发出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邓勇《无题1》 200x30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邓勇《无题2》 100x18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邓勇《无题3》 120x100cm 布面油画 2017
“对景”原是园林建筑布景的一种形式,意指不同的人可以互相看到彼此所在的景观,或者在某处观赏点观赏另一处景象。一般意义上说,景观是单纯的空间与物质的综合构成体,在人参与后,便与自然风貌、现实社会、生存秩序以及环境制度等发生关系。佛教语:相由心生。人们看到的生活景观又往往是心相、心象,多少与经验、记忆、视野、思维等个人化的内容相关。“展览的七位艺术家作品呈现的不同景象,或直接或间接源于周遭世界——从私人生活空间到公共空间,从现实环境到意象生活等,分布式地构成并延展了生存现实的维度。以画邀知己,对景成三人。在展览中,‘对景’是观看的角度,也是艺术家互相之间,艺术家与作品,观众与艺术家、作品沟通交流,散点看世界和审视生存环境的方式。”策展人朱嘉鸿介绍说。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25日结束。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周一观展提前预约。
胡顺香《爱人的头颅等于一颗鲶鱼的重量》 100x80cm,布面油画, 2016
胡顺香《局外人——待嫁姑娘》150x120cm,布面油画,2015
胡顺香《我的猫杀死了我的鸟》100x80cm,布面油画,2016
刘芯涛《宾馆》 40x60cm 布面油画 2017
刘芯涛《床头灯》 40x60cm 布面油画 2017
刘芯涛《床之二》布面油画,120x90cm,2016
刘芯涛《床之三》 40x60cm 布面油画 2017
刘芯涛《镜子》 40x60cm 布面油画 2017
刘芯涛《书》 40x60cm 布面油画 2017
刘芯涛《无关的风景之六》 90x12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刘芯涛《无题》 40x60cm 布面油画 2017
熊庆华《赤链蛇》布面油画,153x132cm,2013
张文荣《我们1》 160x80cm布面油画 2017年
张文荣《我们2》 100x12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侯炜国《它的低鸣惊醒了卡夫卡》铜版画,125x100cm,2016
郑成俊《have you even been to beijing》油画,116x77cm,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