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时间里,本田在华可谓战战兢兢。从去年全新CR-V上市两个月即召回,到旷日持久的“机油门”,再到近日总计超过22万辆的冠道和UR-V车型因刹车和发动机问题陆续召回,频繁爆出的产品缺陷已严重影响了本田品牌的销量和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
根据本田官方最新发布的销量统计数据,今年7月其在中国市场的终端汽车销量为105,960辆,同比下跌7.8%,落后于丰田、日产;而1月—7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为715,060辆,同比下跌6.6%。
就在一年前,2017年7月,本田在华销量达到114,876辆,不仅有着超12%的同比增幅,还创下了7月单月终端销量的最好成绩。两组数据对比,更突显出本田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机油门”尚未了结 又遇“刹车门”
沸沸扬扬的本田“机油门”事件,从今年年初爆发,直到5月份才终于有了解决方案,其后,本田旗下多款1.5T车型纷纷启动了召回。
此次“机油门”不仅波及本田旗下多款车型,也在中国市场给本田品牌带来了持久的冲击。从本田每月例行发布的销量数据来看,今年1月其尚有10.9%的同比增幅,然而自2月以来,便是接连6个月的同比下滑。
本田为“机油门”给出的解决方案主要是更换空调控制单元和散热器下水管总成,同时升级FI-ECU和TCU软件。由于“机油门”问题在寒冷天气才表现得较为明显,因此,本田的这套解决方案是否禁得起冬季低温的考验,还有待接下来的进一步观察。
冠道
而就在“机油门”余波未平之时,冠道和UR-V车型的“刹车门”问题则更让消费者心怀忐忑。根据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的召回计划,约有15.6万辆冠道和6.8万辆UR-V“由于零件的设计原因,制动总泵内的副密封圈可能产生膨胀变形,在低速缓慢踩踏制动踏板时,可能出现制动液在制动总泵内缸体间泄漏,导致慢踩制动踏板时偏软,极端条件下可能导致制动距离变长,存在安全隐患”。
UR-V
汽车作为拥有上万个零部件的复杂工业产品,其本身很难做到“零”缺陷。然而,本田在发动机、刹车等核心部件接连出现设计缺陷,并且涉及车辆安全性,这已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产品缺陷,更折射出本田近年在华扩张背后的深层问题。片面追求速度,让本田忽视了汽车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质量。如今,多车型、大批量的召回已让本田的上升曲线戛然而止,结果得不偿失。
混动姗姗来迟 新能源布局仍缓慢
如果说多款新车“大干快上”让本田在“机油门”爆发之前尝到了甜头,那么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目前各车企纷纷布局插电混动或纯电动新能源车型的大背景下,本田在新能源领域的步伐却相当缓慢,就连旗下的i-MMD混动系统引入中国也比丰田晚得多。
在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电池技术有待突破之际,插电混动车型被业界认为是较为务实的过渡之选。插电混动车型既符合“双积分”的要求,也可以满足用户对续驶里程的期望。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丰田发布了卡罗拉和雷凌的PHEV车型,搭载由1.8L自然吸气发动机与双电动机及电池组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纯电续航约50公里。这两款新车不出意外将于2019年正式上市。
在政策压力下,广汽本田或将推出一款世代PHEV,但仅是基于广汽传祺GS4新能源的换标车型,与广汽三菱祺智PHEV、广汽丰田ix4 EV等本质上并无二致。
曾经的“技术控”、擅长研发精品车型并收获众多粉丝的本田,如今却是一边因大规模召回而元气大伤,一边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迟缓。这也不免让外界担忧,本田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是否还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后劲。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带来的快速变革,未来几年,竞争势必更加残酷,合资车企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分化。造车已不再如过去那般“严谨”的本田,将欲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