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能扎根中国市场我们感到很幸运”——访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初始,大众汽车集团第一次与中国政府接触。谁能想到,40年后,中国竟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为大众集团全球年销量贡献40%的份额!”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博士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不禁深情感慨:“大众赶上了中国发展最辉煌的时期,能扎根中国市场我们感到很幸运。”
改革开放政策为大众汽车集团进入中国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张绥新回忆:“1981年,大众汽车集团代表团到中国洽谈合资项目。1983年,在中国生产的第一辆大众汽车——桑塔纳轿车在上海组装成功。紧接着,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开启了大众汽车集团与中方伙伴合资、合作的新篇章。”
1991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陆续成为大众与中方伙伴不断加强和深化合作的里程碑。在谈到与中方伙伴的合作历程时,张绥新说,大众扎根中国30余年,视自己为中国社会的一分子。虽然在与中方伙伴的合作中会不可避免地有不同意见,但最后总能达成共识并形成决定。
他认为,在不同文化和理念的碰撞下,如果双方都能够认识到合资企业是股东最大的利益所在,做大蛋糕能够产生1+1大于2的效果,进而形成新的合资企业文化,并保持非常强的执行力,那么合作就能产生互利共赢的效果。这也是大众在中国发展的成功之道之一。
“推进本土化进程,是大众集团另一个成功之道,”张绥新介绍说,大众汽车已在成都、南京、仪征、乌鲁木齐、佛山、宁波、长沙、天津、青岛等地陆续新建工厂并投产,一直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
近来发生的贸易摩擦问题使贸易全球化进程受到干扰,很多评论都认为跨国公司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而大众集团表示将坚定不移地继续与中国携手合作。张绥新说:“中国市场拥有一种特殊的活力。在这里,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车型百花齐放,而中国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放开政策限制,更能够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未来的竞争将会非常精彩。”
他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还远没有达到最高点,中国消费者的出行需求也没有得到完全满足。“我相信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创新等领域还会得到更大发展。中国的消费市场仍然有巨大潜力。”
在谈到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时,张绥新说,在全球范围内,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出行方式的变革,对每一家车企来说都是重大挑战。而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发展方面,中国毫无疑问已经属于第一梯队。“我一直在集团内部强调,必须在中国研发,首先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其次也符合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潮流。”
张绥新对未来中国制造业的扩大开放充满期待:“希望中德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行合作,能够建立共同标准,甚至扩展到欧盟都使用同样的标准,从而让中德在智能网联汽车这样一个新的领域里,具备制定世界标准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