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因为今年是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交付“元年”。在过去几年里吊足人们胃口的那些理念、畅想,如今必须回到现实,接受市场检验。
在蔚来、威马、电咖等造车新势力纷纷宣布产品上市并正式交付用户之后,一直相对低调的小鹏汽车也终于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推出了首款正式销售的产品小鹏G3,同时启动车辆交付。
作为一款“互联网基因纯电SUV”,小鹏G3在智能化和安全配置方面可圈可点,并将通过整车OTA升级服务赋予车辆持续迭代升级的能力。另外,小鹏G3的定价也极具竞争力,其补贴前的官方售价为22.78-25.78万元,而综合补贴后全国统一售价仅为13.58-16.58万元。
不过,与定价和产品相比,更让业界关注的或许是小鹏汽车的上市和交付本身。因为,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起步并不算晚,但其产品正式上市却似乎比其他对手要慢一些。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企业,在小鹏G3上市之前,已经打造了BETA版和1.0版两款车型。小鹏1.0更在2017年就已经下线并进入了工信部的新能源车型目录。今年3月,小鹏1.0获得了其首张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正式上路行驶。
尽管如此,小鹏1.0却只生产了1000辆,并且不对外公开销售,只交付给内部员工和一些参与体验的“极客用户”。而小鹏的2.0版车型,也就是小鹏G3到了2018年年末才姗姗来迟。
这样的节奏在“唯快不破”的创业圈,特别是在近年来甚嚣尘上的造车新势力中,无疑显得有些另类。
事实上,作为创始人,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十分清楚“慢”对于造车的重要意义。而小鹏G3的上市,再次给了何小鹏一个向外界阐述小鹏汽车“慢就是快”的机会。
何小鹏称,“慢就是快”大部分还是针对硬件,在硬件方面的改进,使得小鹏汽车的测试流程和周期更长。
何小鹏在采访中表示,与安全相关的会非常稳健,比如基于ACC的一系列辅助驾驶功能和LCC,现在在做大量的路测,要把全国的高速公路都测一遍。与安全无关的可以稍微激进一点,中间一定要把远程的开关、管理、监控都做好。这条线是后台的支持线,用户看不到,但是如果不做好,出错就是问题。要把体系搭好,所以过去两年都在搭体系。
对于汽车这样一种复杂的工业产品来说,长周期的测试、反复的验证都是保证品质的必要手段,因此也必然需要较长的研发和测试周期。
造车新势力们往往急于投放产品,却会在生产、品质和可靠性等方面遭遇障碍,最终产品既无法按计划交付,也难以带来令人满意的用车体验。
而四年的时间,两次迭代的磨砺,赋予小鹏G3相对更高的完成度。因此,尽管上市似乎晚了一些,但也让小鹏有更充分的时间准备,从而有可能避免造车新势力们此前遇到的麻烦。
当然,产品交付仅仅是个开始,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面临着规模交付和售后服务的考验。
何小鹏认为,产品交付意味着在资金量、供应链、制造工厂、交付数据和交付能力这五方面的挑战,而小鹏汽车也将健全这五方面的能力。而在售后方面,小鹏汽车已经制定了一整套预案,来支持二线城市乃至更下一级的市场。
对“快”与“慢”的思考,让小鹏汽车在造车新势力的喧哗与躁动中保持着一份冷静和稳健,而其所做的准备工作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能否为消费者带来成熟的产品和顺畅的体验,最终仍然是市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