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国内外14家车企开始在5G领域布局之时,通信运营商成为其主要合作对象。但随着3GPP将5G制定标准的完成计划推迟了3个月后,要想实现5G的大规模商用,至少还要等到2020年。
图片来自“东方IC”
站在2019年的时间节点上,5G的概念开始重新高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当各家都准备从今年开始陆续推出5G手机时,或许某种程度上宣示着5G时代已来。
实际上,与4G相比,5G不仅仅只具有速度快的特点,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的三个典型应用场景: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展开来讲,eMBB主要面向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其用户体验速率在0.1~1gpbs,峰值速率为10gbps;mMTC场景对应的是物联网等连接较大的应用,根据相关标准,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个设备的连接;而uRLLC顾名思义,其超可靠、低时延(低于1ms)的特点极适合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场景要求。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22年,5G和相关网络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美元。在这样一个“大蛋糕”的刺激下,不只手机制造商,主机厂也期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于是在相关标准还未出台之前,各家已经纷纷开始抢滩5G了。
对此,亿欧汽车盘点了国内外14家主机厂在5G上的最新布局,供业内人士参考。
通过观察上表亿欧汽车发现,车企多选择两类企业进行合作: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商,高通、华为等芯片厂商。
一方面,通信运营商手握大量运营数据,能够提供Uu口或PC5口的连接,同时运营商未来也会成为路测单元的部署者之一,可帮助车厂连接路测单元和车载设备,并参与一些参数的校准工作。另一方面,华为、高通等芯片厂商在其中扮演的是设备提供商的角色,为主机厂提供芯片、模组,同时在全国各地进行实际测试。在三者中间,主机厂则需将公司所需的部分整合到车内,并提供用户界面、场景等应用,同时进行实际路测,保证行车安全。
实际上,虽然5G的概念最近才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但主机厂可早早就嗅到了“风口将来”,早就开始与通信运营商、芯片厂商合作了。2016年,奥迪、宝马、戴姆勒这三家德系车企就联合爱立信、华为、英特尔、诺基亚、高通等五家电信通讯公司成立了“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5G Automotive Association),旨在为下一代智能汽车研发5G通信技术。
追随国外的脚步,中国于2018年9月成立了5G自动驾驶联盟,成员包括中国移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风汽车、长城、北汽、上汽、吉利等多方力量。随后,中国江苏、上海、浙江、四川等地也开始陆续成立5G产业联盟。
联盟的陆续出现代表着产业链各方对这项技术的探索与热情,但目前5G的相关标准并未完全出台,实际上,国际性组织3GPP 2016年就开始了5G领域的研发工作。5G技术标准也是基于3GPP制定相关技术规范而来,分为R15、R16两个阶段。
其中,R15又分为R15 NR NSA(新空口非独立组网)、R15 NR SA(新空口独立组网)和R15 Late Drop三个版本。前两者已分别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6月制定完成,而原计划2018年底完成的R15Late Drop被推迟至2019年3月完成。
即便3GPP表示不会影响5G的部署,但原定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制定的R16标准也被顺延至第四季度开始进行,整个计划完成时间延迟至2020年。而在整个标准还未出台以前,大规模的商用化应用是很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