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方面,中国女性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数据显示,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超过70%,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主要欧美国家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大体在50%-60%之间。
辛勤的劳动同样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以及家庭地位的提升。数据显示,近75%的中国家庭消费决策由女性主导,女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以上。
中国女性更加独立自主的经济属性以及对家庭消费具有支配作用的话语权,使得众商家无一例外地将“她们”作为重点公关的目标消费人群。汽车作为除房产外最为“昂贵”的耐用消费品自然不会例外。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女性消费者购车比例至少占到国内购车人群的1/3以上,并呈现持续攀升的趋势,这还不包括家庭购车中由女性主导、以家庭男性成员登记购买的汽车数量。
在消费年龄上,38岁以上的女性逐渐成为购车主力,45岁以上的女性消费者青睐豪华品牌。“我妈退休后用旧车指标为自己置换新车,一般合资品牌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几经比较最终在BBA中做出选择,比我开的车都高级。”一位北京消费者告诉笔者。
另一方面,女性购车以往被赋予的特有标签也在发生改变,“颜值”与造型不再是“唯一选项”,舒适性与经济性成为女性购车的重要参考。特别是在消费决策以女性为主导的家庭,由于要考虑到家庭整体的收支情况,女性消费者“出手”时更加精挑细选。
“以前开日本车,后来家庭换车更看重德系豪华品牌,毕竟自己从事汽车编辑工作多年,德系品牌的品质令人信服。”某专业汽车媒体的一位女编辑告诉笔者,“选择奥迪A4L,除了产品过硬的品质,以及安全、科技属性外,较好的经济性也是亮点。它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综合油耗是7-8L/100km,以一辆2.0T动力的德国轿车来说,非常令人满意。”
中国消费者报原副总编辑李晓光表示,实际女性消费者在消费汽车等大件商品时比男性消费者更加理智,对商品的判断与选择更加细致,研究也更为透彻。“汽车作为高度复杂的工业制成品,对男性消费者的吸引程度更为强烈,也更易构成‘冲动式消费’,而女性消费者更多还是把汽车看作一种高消费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功能性与经济性必然是重点考察的要素。”李晓光说。
此外,李晓光也指出,随着汽车消费的普及,以及女性群体对国内消费市场影响力的进一步走强,众多汽车厂商会下大气力,研制更多针对女性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并推向市场,包括汽车后市场、周边产业等在内的多个细分市场领域,也都会将女性消费者作为未来最为重要的消费群体予以特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