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

警惕“独角兽”高估值风险 光环背后或含水分

2018-04-11 08:05  中国财富网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郭俊)CDR试点意见出炉、股权投资估值有据可依、各类榜单层出不穷……“独角兽”话题继续走热,持续发酵。

有业内人士对中国财富表示,资本市场少有“良商”,企业估值“坐地起价”、“水涨船高”,未上市公司估值难验证,不乏猫腻,投资人须警惕“独角兽”高估值光环下的风险,否则,播种的“独角兽”很可能收获“毒角兽”。

榜单层出不穷 谁为估值“背书”?

目前,“独角兽”企业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市场较认同的是成立未满10年,估值超过(含)10亿美元的非上市公司,多属于新经济领域内的龙头企业。无论是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统计,还是恒大研究院的整理,亦或是媒体蹭热度的拼凑,各种“独角兽”榜单均遵循上述几个标准。

4月8日,恒大研究院的《中国独角兽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中国地区“独角兽”企业共126家,分布在10个城市15个行业,总估值6253亿美元。从行业估值排名来看,处于前三的为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和软件服务,约占整体估值的45%。

3月23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和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等联合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总估值达6284亿美元。互联网金融领域为估值最高的行业,共21家入榜企业,涉及1592.7亿美元,占总估值的25%。

几乎每一次“独角兽”榜单的发布,都会在资本市场泛起涟漪,刺激着市场的神经。

以《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为例,发布当日即呈现刷屏之势,就连名不见经传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只要转发此报告,便能一夜间实现阅读破万,涨粉数百的传播效果。随后,舆论发酵,针对榜单的科学性、入选企业是否匹配等问题一度被推上热搜,如榜单中饱受争议的借贷宝、爱屋吉屋、比特大陆等企业。结果,榜单发布方之一长城战略咨询的负责人不得不站出来澄清,榜单的发布属于公共信息服务,并非政府认定,与政府决策属于两个层面。

对此,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对中国财富网表示,监管层确定“独角兽”企业清单须慎重,因为这意味着监管机构给这些企业做背书。从市场层面来看,很可能会导致机构疯抢,“独角兽”企业估值再度上涨。“若部委给出一个正式的清单,入选企业的估值很可能会立刻翻涨两三倍。此外,由于官方权威性的背书,极可能会引发机构疯抢。但是,独角兽大多处于未盈利状态,未来存在不确定性,万一企业没有成长起来,机构疯抢之后的投资之殇谁来责任?”张驰说。

光环背后乱象难掩

那么,企业的估值由何而来?顶着高估值光环的“独角兽”究竟有没有问题?

张驰认为,“独角兽”有时是“毒角兽”,高估值光环下的风险不容忽视。毕竟,多数新经济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高估值之下,投资机构投入后,不易实现退出。且“独角兽”项目没有“对赌回购”,企业不用做出回购承诺,机构投资“独角兽”,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仅仅只是投进去。“未来,所有机构的退出都得靠二级市场来消化,独角兽上市了,基金才能退出,也只有下一家机构接盘了,前面的钱才能退出。”

此外,有机构投资人向中国财富网反映,当下,有企业故意把估值做得很高,甚至请“托儿”来抬升估值。一方面,较高估值更容易吸引下一轮投资人进入,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时能“坐地起价”,卖个好价。通常情况下,请“托儿”往往是机构和企业联合起来完成,比如请一个特别熟悉的机构,报一个高价或者是“天价”估值,其他人想参与投资,就得竞价加价。“只投资一点点,就能把其他人圈进来。”

该投资人还表示,估值还会经常“改”。“比如说一家企业,现在准备按100亿估值融资10亿,要的人多,就会涨到120亿、150亿,企业经常这么干,自己说涨就涨。因为估值是叫出来的,抢的人多,就涨价了。”

据记者了解,“独角兽”投资额度比较紧缺,企业的每一次融资,机构都是“抢额度”,谁出价更高,谁就能拿到额度,“抬价”现象随之诞生。

此前就有媒体公开质疑优客工场的百亿估值存在水分。据《优客工场暴露真实的融资秘密 百亿估值独角兽或含水分》一文爆料,优客工场向散户募资,以量身定做项目基金的方式推高企业估值和溢价,优客工场最高为50亿人民币的估值,却对外号称百亿估值。

据悉,“独角兽”企业的估值多是按照大概的收入、净资产的比例、最近一次的融资情况来衡量,外界很难得到一个真实的数字。因为融资信息由企业发布,核实也得通过融资双方。

“赌徒”心理作祟 资本趋之若鹜

做“独角兽”捕手,对投资人极具吸引力。一旦投中,不仅赢得美誉,还能带来“吸金效应”。因此渴望投中下一代BATJ的“赌徒”心理在投资人中并不鲜见。对于“独角兽”,根本来不及尽调,赶紧抢,扔钱一砸“赌一把”。

2月28日,360公司登陆A股,宣告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值得注意的是,360在美国退市前,市值约为六百多亿人民币,但是在国内借壳上市之后,市值连续大涨,最高时达4500亿人民币。在公司主体业务没有太大变化的前提下,仅是换了一个地方上市,市值便涨了近7倍。

360的高估值,对等待上市的超级“独角兽”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诱人又美好。就有一位机构合伙人对中国财富网坦言,他的LP明确提出只投资“独角兽”,要求就一句话:“一定要投,不管价格,就要投。”

张驰指出,“独角兽”光环下的项目好融资,与资金盲目分不开。出资人基本不问估值,就希望投“独角兽”项目,能投进去就行,所以才有管理公司去抢“独角兽”项目。

对于投资机构的争抢,企业则举双手赞成。业内人士透露,当下,很多“独角兽”创始人根本弄不懂自身高估值的缘由所在,但却乐意至极。

张驰认为,企业很简单,谁给的价高,就卖给谁。企业自然不会主动降低估值,也不会管投资机构未来是赚是亏,只管能否融到资金促进自身发展。

跌跌涨涨 市场期待理性估值

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对支持创新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作了系统性制度安排。其中,对于未上市的创新企业,选取标准之一就是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担忧“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的标准,可能会让投资者和企业联手虚报估值,以实现快速IPO。由此,“独角兽”企业的估值隐忧再被提及。

中国财富网查阅《试点意见》发现,新政列出的三条选取标准后附了一条:具体标准由证监会制定。这表明,未来政策将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此外,基金业协会同日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非上市股权投资估值指引(试行)》,以八大估值原则、三大估值方法为行业相关业务提供明确指引,将于7月1日起施行。《估值指引》发布的直接目的,即为引导私募投资基金非上市股权专业化估值,完善资产管理行业估值标准体系。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估值指引》算得上是在“独角兽”回归前夜,行业协会对市场估值的重构进行时,对未上市创新企业拥有合理的估值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张驰则对中国财富网表示,未上市创新企业的高估值,根本原因是国内新经济企业标准的稀缺,直接原因是投资机构的“扎堆”投资、市场过热反应。机构层面,遵循投资规律,做尽调,慎重投资即是对市场的一个尊重;市场各主体应遵循市场规律,不盲目、不追风、不炒作,等待“独角兽”企业上市后,估值自动降温,回归合理。

张驰指出,目前,国内市场很难让过高的估值回归合理。“兴许,多年后,倒掉一批独角兽,或者一批伪独角兽根本上不了市,机构被套住,退不出来,估值自然会降下来。在一个事物最热的时候,永远是有泡沫跌跌涨涨。”张驰说。

责任编辑:郭俊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