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审核趋严,很多新三板公司开始撤回IPO申请,上市梦眼看又遥遥无期。4月21日“一声炮响”,股转送来了“新三板+H股”。
备忘录签署一个月的时间里,已有成大生物(831550)等三家新三板公司宣布要去香港上市,据说还有更多家正在积极筹备,似乎港股市场真的成了期待上市的新三板公司们,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
现实真的会是这样吗?
多家新三板公司宣布赴港IPO
5月4日,辽宁成大(600739)在新三板的控股子公司,生物医药企业成大生物宣布,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股转公司与港交所签署“新三板+H股”备忘录之后,第一家吃螃蟹的新三板公司。
此后又有做保险代理的盛世大联(831566),以及另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君实生物(833330)宣布,准备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加上此前摘牌赴港IPO的华图教育(830858)等,这一波赴港的新三板公司至少已有4家。
这四家公司,在新三板上的知名度都颇高,业绩也是佼佼者——盈利的佼佼者或者亏损的佼佼者。
四家公司中,2017年净利润最高的成大生物,人用狂犬病疫苗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17年营业收入12.8亿元,净利润5.56亿元。
其次是华图教育,据咨询公司Frost& Sullivan数据,以2017年收入计算,华图教育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职业教育服务提供商,其中它2017年收入,占公务员考试培训服务市场份额的12.7%。
盛世大联是一家主要做互联网车险的保险代理公司,虽然净利润规模不如华图教育和成大生物,但是近两年业绩增长颇为迅猛。
2017年亏损3亿多的君实生物,应该是看上了港交所的“新政”:没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满足投资者、药品开发等相关要求后,可以在港股上市。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这一波“榜样”的激励下,未来会有更多的新三板公司尝试在港股市场上市。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5月18日,港交所内地业务发展助理副总裁陈明在一场论坛上提醒,虽然有“新三板+H股”的备忘录,但是港交所并没有为新三板公司赴港上市提供任何特殊的便利条件,一切都是在制度框架内进行。
当然,即便没有特殊便利,港股上市否决率也非常低。陈明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港交所接到310家公司的上市申请,其中被拒的只有8家。
没有业绩支撑去哪都不行?
估值低,一直是港股市场为人诟病的重要因素。
当年王健林就是觉得万达的价值,在港股被严重低估,决定私有化回A,没想到错过了地产股的一波大涨。
但是据了解,现在港股市场首发市盈率已经在慢慢提高,新经济企业功不可没。
陈明透露,港股近年来首发估值市盈率大约22.6倍,与A股的23倍基本相当,而新经济企业远远超过22.6倍。
陈明提供的数据显示,赴港上市的新经济企业,相当一部分是亏损的,市盈率自不必说;不亏损的企业中,阅文集团1168倍(根据2016年财务数据计算,下同),药明生物146倍。
由于2017年业绩大增,目前阅文集团市盈率回落到88倍,药明生物虽然业绩大增,但是股价涨得更快,市盈率上升到323倍。
所以陈明认为,对于这些新经济企业,用市盈率的指标来衡量,可能不是很合适。
但是首发市盈率高,能代表公司被投资者认可了吗?不一定。
还是以比较著名的新经济企业为例,在港股市场,近两年来上市的主要的新经济企业代表有七家,美图、雷蛇、药明生物、众安在线、阅文集团、平安好医生和易鑫集团。
除了药明生物、阅文集团和众安在线,其他四家都是顶着巨额亏损上市的。
净利润亏损幅度越大,股价相对发行价跌幅越大:2017年亏损超过180亿元的易鑫集团,虽然带着腾讯、百度、京东等大佬的光环,在上市之初引得广泛关注,但是如今成了七家公司中破发最严重的一家。
类似命运的还有众安在线,它的股东更豪华,包括腾讯、蚂蚁金服和平安保险等,基石投资者是软银。
虽然上市当期净利润不足940万元,但是发行价仍然高达59.7港元,按照传统市盈率计算,PE达数千倍。其公开发售获得近400倍超额认购,募资超百亿港元。
但是上市后第一个年度报告即盈转亏,且大幅亏损近10亿元,现在股价比发行价跌了近16%。
相比之下,净利润节节上升的药明生物和阅文集团,股价表现还不错,尤其是药明生物,上市一年股价涨近3倍。
至于亏损越收越窄的美图,目前股价则在发行价上下徘徊。
看来还是那句话,业绩才是硬道理,不是谁都有亚马逊的命:亏损多年投资者依然不改初衷。
想去香港IPO的新三板公司,可以自己掂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