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项目现在不好承揽,在强监管和吸收优质企业上市的背景下,好的项目大都被龙头券商承揽,我们只能分一羹汤了!”一位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这样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这是今年以来券商IPO保荐业务的一个缩影。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无论是IPO上市家数,还是券商保荐收入,今年以来均出现大幅下滑。截至记者发稿,今年以来登陆A股企业共52家,担任IPO项目主承销的券商共31家,券商IPO保荐收入为24.2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7.53%。
据记者统计,目前具有保荐机构资格的券商共93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年内有62家券商尚未完成一单IPO项目承销保荐业务,占比高达2/3,投行间竞争格局进一步分化。
62家券商IPO保荐业务年内“颗粒无收”
记者根据Wind最新数据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共有52家企业完成IPO并顺利登陆A股,为主承销商贡献约24.26亿元保荐收入。与去年同期的74.71亿元相比,今年以来券商的保荐收入骤降67.53%,下降了近七成,券商IPO收入大幅下滑趋势明显。
从平均保荐收入来看。今年以来担任IPO项目主承销的券商共计31家,券商平均保荐收入达到7826万元。而去年同期,有207家企业顺利登陆A股,参与保荐工作的券商共计53家,实现保荐收入74.71亿元,平均保荐收入达到1.41亿元。今年平均保荐收入相较去年减少了将近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31家券商瓜分了24.26亿元的IPO保荐费用,而目前具有保荐资格的券商共计93家,这意味着有62家券商IPO保荐业务在今年年内(截至5月24日)“颗粒无收”,占比高达2/3。
在除去联席承销保荐的项目后,记者统计发现,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均以保荐6家项目遥遥领先,其中中信证券揽入保荐费3.07亿元,排名第一;中信建投证券揽入保荐费2.65亿元,居第二位;中金公司保荐2家,获得保荐收入1.72亿元,暂列第三。此外,华泰联合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和国信证券的IPO保荐收入均超过1亿元,分别为1.6亿元、1.5亿元、1.46亿元和1.29亿元;世纪证券、中投证券、长江证券以1649万元、1794万元、2138万元排在后三名。
中金公司凭美凯龙IPO获1.36亿元收入
从保荐收入排名不难看出,投行龙头抢得先机,“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
爱建证券财富管理研究院分析师张志鹏表示,在否决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优质龙头企业的IPO项目成2018年投行业务的重点,龙头券商与中小券商投行业务差距或将会进一步扩大。伴随CDR的落地,龙头券商业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头部券商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此外,民生证券非银分析师周晓萍也指出,在CDR业务的持续推进下,相比中小券商,大型券商在国际业务上具有更强的综合实力,在获取CDR投行项目上具有绝对优势,有望获取存托、保荐两部分收入,增厚投行业务收入。
目前来看,中金公司拿下了单笔保荐费用最高项目—美凯龙,该项目使中金公司直接收入保荐费用1.36亿元。其次是为养元饮品担任主承销商的国信证券,单笔保荐收入为1.29亿元。今年以来单笔IPO项目所贡献的保荐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仅有这两单。此外,因药明康德、华西证券、可顺股份、盈趣科技、爱婴室、江苏租赁、亚普股份上市A股带来的单笔保荐费用均在7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