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美元指数再创反弹新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小幅走弱。但与美元指数反弹幅度相比,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调整幅度相对有限。分析人士认为,在三大因素支撑下,年内人民币贬值风险可控,阶段性的可控的贬值不足为惧。
表现相对坚挺
5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延续调整势头。早间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于6.3962元,较前值下调95个基点。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询价交易小幅高开后震荡走低,16:30收盘价报6.3938元,较前收盘价小跌47个基点。香港市场上,离岸人民币汇价先扬后抑,截至北京时间19:50报6.3951元,较前收盘价跌62基点。两地人民币汇率价差维持在低位水平。
美元走强,仍是人民币对美元调整的主要推手。5月25日,美元指数大涨0.51%,收盘站上94关口,最高涨至94.30,创下2017年11月中旬以来新高。28日,美元指数于亚洲交易时段先抑后扬,盘中最高涨至94.32,再创4月中旬以来反弹新高。
4月17日以来,美元指数结束低位徘徊运行格局,走出一波凌厉的反弹行情。到目前为止,美元指数已从89.5一线涨至94.3左右,有效突破并站稳90关口,逼近95整数关口,阶段性涨幅约为5.4%。
美元强势上涨,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不小风浪。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了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的情况,被迫大幅收紧货币政策。随着美元重新走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有所调整,但波动幅度远小于美元指数,展现了相当的韧性。自4月18日算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过去27个工作日下调1191个基点,贬值幅度为1.9%,远小于美元指数涨幅,在主要非美货币中表现较为坚挺。
汇价受三因素支撑
市场分析认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幅度不大,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支持。
一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为人民币汇率提供基本面支持。继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实现良好开局后。近期公布的4月份工业增加值及企业利润数据,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韧性,这是人民币汇率得以持稳运行的关键因素。
二是人民币近期相对美元虽有所走弱,但对于一篮子货币而言,人民币汇率仍在走强,使人民币依然具备避险和全球配置价值,人民币资产对于跨境流动资金仍有吸引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资本项目的资金流入可能也对人民币有一定支撑。
三是很多出口企业仍持有大量的美元头寸,去年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导致不少出口企业遭受了汇兑损失,随着美元阶段性增强,有的企业可能倾向于减少美元头寸,从而支撑人民币汇率。4月份数据就显示,有企业在逢高结汇,推高当月净结汇规模。据国家外汇局公布,4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06亿美元,为年内首次实现顺差,并达到近3年来的最大顺差规模,其中代客结售汇顺差147亿美元。4月远期结售汇也实现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顺差,远期净结汇50亿美元。
另外,市场对美元后续走势的看法仍有不小的分歧。部分观点认为,95将是美元指数上行的关键阻力位。
退一步来看,我国拥有较大的外汇储备,能够抵御资金外流冲击,维持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
短期来看,如果美元进一步走强,人民币仍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但后续美元指数走势仍需观察,再考虑到国内经济基本面、外汇供需平衡等因素,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和风险仍是可控的,资金外流压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