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技术迭代或企业经营而导致厂房闲置,近年来不在少数。当这些企业由于宏观经济、成本增加或环境污染等原因撤离工业园区,由此引发的土地闲置和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工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当城市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紧张之间的现实矛盾加剧,如何避免闲置浪费现象,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通过政策引导,激发闲置厂房的“二次开发”,能够有效盘活存量用地。
例如,深圳推进“工改工”类城市更新项目,旧工业区拆除重建升级改造为新型产业园,产品可打造为包括产业大厦、甲级办公楼、LOFT办公、配套商业等业态。上海则建立以区县政府为主体,倾向于让国资园区平台来介入,市场化运作。比如,张江国创中心经过万科和张江文创的改造,从一个液晶显示器厂成功改造成集泊寓、特色商业、创意办公和政务服务为一身的文创项目。
另一种盘活存量用地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开发和建设交给专业的产业从业者,帮助地方政府让“产业回归产业”。事实上,国内有一些优秀且专业的园区运营商,透过精准的产业定位和专业的运营模式,成功改造了存量用地,使其焕发新生,并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位于北京顺义的环普国际科创园便是一个工业存量用地升级改造的典范。近些年,顺义正在聚集智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装备等六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到2025年,围绕汽车领域,在保持千亿级传统汽车产业基础上,新增千亿级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环普进入顺义后,顺应当地产业导向需求以及中国创造升级,将北京园区定位为研发类科创园,以吸引高精尖企业,吸纳高端研发人才,盘活存量用地,并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以汽车制造产业为例,北京环普国际科创园第一个带入的企业便是全球汽车巨头宝马的研发中心。宝马集团去年总研发投入增加了18.3%,达到61.08亿欧元,占全年收入的6.2%。宝马在中国的研发团队,汇集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千余名优秀研发人才,其中76%为中国本土人才。
在宝马(中国)研发中心揭幕仪式上,宝马集团董事傅乐希表示:“中国是创新的驱动力,特别是在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已经成为当今的主导市场。凭借本土化的研发能力,宝马希望能够更快、更精准地满足中国客户的期望。研发中心在中国的成立,将为我们的全球研发成果,特别是电动出行及数字化做出有力贡献。”
据介绍,环普园区引入的该研发中心将致力于宝马全系列车型,包括新能源车、混合动力汽车、智能汽车及宝马下一代高效新型发动机项目的整车验证、检测及在线诊断,突出做好新能源、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核心部件研发。
宝马此次全面升级自动化、互联化和电动化本土化战略,从侧面反映出国内外汽车企业都在快速走向智能化时代。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示,新能源、智能化是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一条必由之路。环普精准的产业定位和企业导入的能力与之不谋而合。而发展汽车智能化离不开新科技和新技术,为此,环普进一步引入了AI独角兽地平线智能驾驶研发总部及产业化项目。地平线是目前全球仅有的三家同时进行无人驾驶软件及硬件开发的公司之一。
随着这些企业的即将整装入驻,环普初步形成了国内涵盖智能研发、高端制造、智能测评和体验展示于一体的园区平台,汇聚上下游产业链,推动顺义区汽车制造业从“制造、销售”环节向“高端研发、制造”领域转型升级,也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支撑。
当下,一二线城市普遍收紧土地,地方政府更希望引入高附加值产业,将土地产出最大化,这势必对存量工业用地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专家提出,环普在盘活工业用地存量、打造“高精尖”集聚平台上的经验非常具有示范意义。它不仅提供了助推产业升级的路径,同时其科学的运营管理也具有可复制性,可供各级政府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