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引进来走出去 A股市场联通世界

2018-06-04 08:03  上海证券报

5月31日收盘后,226只A股以初步2.5%的因子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据了解,主要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被动基金已完成建仓。

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推进开放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全球投资者认可并信任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标志;是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健发展的一个证明;亦是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推进开放、不断加深与全球互联互通的一个缩影。

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从外资参股证券及基金公司的规则设立、QFII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和细则的发布,到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允许外资控股证券及基金公司、酝酿“沪伦通”……每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和改革,都是A股开放进程上的重要里程碑,也赋予了后续改革以足够的想象空间。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中国资本市场必将在开放之路上稳步前行。

“引进来”循序渐进

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故事,要从2001年讲起。

彼时,政策虽已允许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A股或B股,并开放境外投资者投资B股,但对外资投资A股方面却限制颇严。

当年6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定》和《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出重要一步。

2002年10月16日,国安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筹建。外方德国安联集团出资占股49%,向公司推荐了总经理、投资总监人选,并向公司输出技术支持,提供人员培训。这是外资身影首次在中国境内投资机构背后闪现。

此后至今,设立合资基金公司一直是海外大中型资产管理机构进入A股的重要途径。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我国境内共设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45家,约占基金公司总数的四成。

二级市场层面,2002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开启了外资投资A股市场的大门。

相比设立合资基金公司,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出现,意味着外资机构可以直接进入A股,A股市场正式向境外投资者敞开大门,毫无疑问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2003年7月9日,时任瑞银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在酒店会场当着媒体记者的面,用电话投下QFII第一单的过程为何会如此引人关注。这个有些戏剧化的场面,某种程度上象征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全球投资者高度关注下审慎推进。

时光如梭,截至2018年5月30日,已有287家境外机构获批QFII投资额度合计994.59亿美元,上述数据分别是2003年的24倍和59倍。

在QFII机制进入中国的第九个年头,证监会、央行、外管局于2011年12月16日联合发布《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即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香港子公司作为试点机构开展RQFII业务,将批准额度内的外汇结汇投资于境内的证券市场。

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博大金融控股非执行主席温天纳认为,A股市场向境外投资者的开放过程,实质上是内地投资者与海外投资者、散户与机构投资者理念碰撞的过程。

在QFII进入的初期,A股市场依然是散户投资者占多数,但海外投资者逐步带来新的投资理念,对整体市场起到引领作用,最终推动了A股市场投资理念的渐变。

“走出去”不断深化

与“引进来”相对应的是“走出去”。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一项有条件、有限度开放境内机构境外证券投资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为境内金融机构出海投资打开大门,实现了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双向开放。

200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5号公告,标志着QDII制度正式启动。初期是银行业开局,接着公募基金业也进入QDII产品发行的行列。再之后,越来越多的合格境内机构纷纷加入。

此后,在相关法规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下,QDII业务快速发展,推出十余年,境内机构获批的QDII投资总额度已从最初的不到100亿美元扩大至目前的逾千亿美元。2018年5月的最后一周,QDII额度再次扩容。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30日,我国QDII投资额度为1015.03亿美元,较上月末增加31.7亿美元。

其间,有4家公募基金申请的QDII新增额度获批,总额度为7.4亿美元,且累计有11家公募基金公司的QDII额度达10亿美元。层层追加的QDII额度背后,是境内机构“走出去”的扎实脚印。

互联互通“升级”

2014年11月17日,A股市场准入机制有了更大的突破。

被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喻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首发车”的沪港通机制横空出世,开辟了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的直投通路,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新一轮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升级版”。

“通过QFII及RQFII框架,中国审慎地向全世界投资者开放A股市场。虽然成功吸引了一些先行资本,却无法达到普通机构投资者所需的市场准入需求。市场在呼唤新的突破。”MSCI亚太研究部总监谢征傧在回顾MSCI纳入A股历史时表示。

沪港通恰恰呼应了市场呼声。该机制首次在不改变A股市场制度规则与交易习惯的原则下,建立了一个双向、封闭运行、可扩容、风险可控的市场开放结构。两地投资者通过委托本地证券商,经本地交易所与结算所买卖、交收对方市场上市交易的股票。

此后,资本市场陆续推出互联互通机制的2.0版——深港通,不仅取消了总额度限制,投资标的也大幅扩容。沪深港大市场由此全面形成。

2018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争取2018年内开通“沪伦通”。另外,沪港通深港通额度扩大四倍。

经过3年多发展,借道沪港通深港通的海外资金交投活跃,并已形成一定规模。截至5月31日,借道互联互通北向渠道的海外资金累计净流入人民币4779.39亿元,而内地借道南向渠道的投资资金累计达8325.4亿港元。

加速融入世界舞台

A股市场的准入制度,向来是MSCI考虑纳入A股的一个重要考量。沪股通和深股通的平稳运行经过了市场检验,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加分项。

2017年6月,MSCI在北京时间21日凌晨宣布,从2018年6月开始,将基于5%的纳入因子,把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这一计划将分两步实施:第一步预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时实施,6月1日生效;第二步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数评审时实施,9月3日生效。

“此举将重塑新兴市场投资的整体格局。”谢征傧表示,5%的初始纳入因子预期将为A股市场带来约22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这些年,QFII、QDII、RQFII、沪深港通等双向渠道都在不断增加和发展,奠定了MSCI纳入A股的基础。”瑞银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温天纳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沪深港通提供了一种更加弹性的投资A股方式。而A股能够被纳入MSCI说明了海外投资者对A股不断开放的进程的认可,这种认可实质上也是中国经济实力和企业实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这和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篮子一样是有意义的,这是中国的必由之路。被纳入MSCI是A股全面进入全球股市的开端。”李小加曾如是评价。

联通世界后的A股会呈现怎样的图景?

首先,海外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有望持续介入。

“当前,海外机构投资者普遍低配中国资产。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人民币国际重要性不断上升,今后一个时期,外资资产配置流入增加将是一个常态。”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在第15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

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MSCI纳入A股是A股对外开放的一个新高度,也是A股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现在MSCI以5%的比例纳入A股,以目前的渠道和额度是可以适应相应规模的资金量进入A股的,但如果未来海外投资者对A股兴趣愈发浓厚,这些额度可能就不够了,届时就需要推动更大的开放措施、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高挺表示。

高挺认为,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近年来监管层在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改善停复牌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管理、督促公司提升治理水平等。“这些基础制度不断改善,加之双向投资渠道不断优化,A股的开放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会持续提升。”

温天纳也认为,A股开放力度的加大或将从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扩容开始。A股开放的道路肯定会越走越宽。

方星海日前表示,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总体对外战略的资本市场开放的根本目的指引下,资本市场开放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将继续推进。他透露,证监会正在加强工作,今年争取推出“沪伦通”首款产品,迈出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与最悠久的国际成熟市场对接的第一步。

据MSCI测算,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A股最终有望完全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届时中资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有可能上升至超过40%的比例。这也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应有的地位。


责任编辑:梁肖廷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