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个月,安远县车头镇龙竹村村民再也不用为绕远路运输农副产品发愁了。迎着朝阳,赣州市国税局驻龙竹村工作队队长王浦华站在河岸边,看着新开工的石角大桥正在加紧建设,一条平坦开阔的柏油路通往民居院落,他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两年多来,在安远县车头镇龙竹村,来自赣州市国税局的机关干部,一头扎进这里,和群众一起干,一起改变贫困面貌。在这里,国税人打好“拢指成拳、精准发力、点面开花”三套组合拳,拳拳扶贫心,留下了脱贫攻坚的踏实脚印。
拢指成拳,聚资金强基础
近日,记者走进安远县车头镇龙竹村,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的新龙竹小学内花繁叶茂,不时传来朗朗书声。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旁的健身广场,许多村民正在休闲娱乐。不远处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民居与整个村落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
前年,新龙竹小学用地还是菜园,健身广场也是一片泥巴地。“当时村里的基础设施很差,历史欠账多,来这里的时候感觉压力挺大的。”王浦华说。危房改造、文化广场、美丽乡村建设……随着一个个帮扶项目迅速落地,土坯房、泥泞路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规划有序的砖瓦房、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
据统计,驻村以来,赣州市国税局争取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帮助村民改水、改厕、美化庭院等。争取项目资金530万元推进村内道路桥梁建设及新龙竹小学建设,自筹133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发展产业,投入25万元用于改善村部和小学办公条件、修建文化广场和安装太阳能路灯,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精准发力,排民忧激内力
修公路、建广场,面对这些“大事”,驻村工作队总是精心地策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帮扶困难家庭、为贫困户增加收入等事始终贯穿在赣州市国税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工作之中。
“任何工作都要从细节入手,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实事入手,我们驻村帮扶更是应该这样想、这样做,这样才能精准发力,达到脱贫路上一个不落的目的。”市国税局副局长温群茂说。
“以后每个月,我都可以增加收入500多元,很感谢他们。”龙竹村贫困户叶德英说。叶德英的丈夫因病于2015年去世,留下孤儿寡母,儿子还在读初中。工作队发现其房顶有条件安装太阳能发电站,于2017年6月为其申请银行贴息贷款24900元,安装了太阳能发电。当年8月2日就收到7月份的发电收入622元。像叶德英申请了贴息贷款安装光伏发电的龙竹村共有22户贫困户。
龙竹村因病、因残致贫达56户,占贫困户总数的82%。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病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贫困户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帮扶干部积极做好思想工作,为贫困户落实“四道保障线”,贫困户的医疗费用负担逐步减轻。
此外,龙竹村还通过公益性的卫生、护林岗位安置了6户贫困户,每户每月增加收入千余元。通过这几年实施分户施策、精准帮扶,龙竹村68户贫困户逐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脱贫不落下一人,有条件在今年年底整村脱贫。
点面开花,扶产业拔穷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如何授人以渔,带村民闯出一条致富之路,成了工作队员脑海里“盘旋”的难题。
“要从根本上‘拔’出贫困村的‘穷根’,就必须引导大家发展产业。只有深度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产业扶贫经验,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才能将产业扶贫工作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温群茂说。
赣州市国税局“十二五”时期挂点帮扶安远县车头镇龙头村,五年精心帮扶逐步形成了“山上脐橙、山下烟叶、路上自行车、林中农家乐”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该村率先脱贫,先后被评为全省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双十佳”休闲旅游秀美村庄、第五届文明村镇。
市国税局将龙头村的产业帮扶经验成功推广到了龙竹村。“合作社统一发放种苗,负责收购,紫山药每公斤保底5元、红薯每公斤保底2元,我通过扶贫贷款5万元,去年种了10亩红薯,每亩纯收入有1500元,今年经验更足了,我又多租了10亩地。”这几天,村民陈委明都在自家的地里抢种紫山药和红薯。
龙竹村通过“合作社+贫困户+公司+电商”模式,引导贫困户组成专业合作社与薯满园、橙皇果业等公司加强合作,帮扶近50户村民,其中包含20户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并正在打造集蔬菜种植、销售和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产业格局。龙竹村党支部书记陈文智说:“国税工作队驻村后,路宽了,水清了,村美了,产业发展了。”
据统计,近三年来赣州国税系统直接投入财力1400余万元,投入人力8万余人次,对41个挂点村帮扶2506户9895人,通过加强扶贫产业规划指导,优化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大力发展百香果、紫山药、赣南脐橙、烟叶和肉牛、藏香猪、水产养殖等产业,有效带动了村集体收入提高和贫困户收入增长。(沈斌 潘剑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