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安震)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银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绝对主体,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银行业发挥作用的同时,自身也不断探索发展。
“厦门国际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可以说是银行业开放探索的试验田。”厦门国际银行副总裁黄大庆在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时自豪地说。而随着近年来的股权变动,厦门国际银行在开放中逐渐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引进外资 先行探索
中国财富网:厦门国际银行在金融改革开放中进行了哪些探索?
黄大庆:今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国际银行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是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标志之一,也是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行业都逐渐开放,引进外资。而中国原来的银行体系基本是国有为主,服务于公有制经济。随着各行业外资的引进,急需一批能够为这些外向型企业服务的银行,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下,厦门国际银行应运而生。
厦门国际银行的探索可以分为三部曲:第一部曲,1985年,厦门国际银行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厦门国际银行定位于为对外开放的大战略进行服务;第二部曲,1991年,我们银行实现了增资扩股,这也是银行业第一次大规模引进外资股份,其中包括亚洲开发银行、日本新生银行和美国赛诺金融集团;第三部曲,从1997年开始,厦门国际银行逐渐转制,成为股份制银行,逐渐突破原先资本补充机制、业务发展模式的限制。
发挥优势 差异定位
中国财富网:厦门国际银行于2013年从中外合资银行改制成为中资商业银行,战略定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黄大庆:我们在成立之初还比较弱小,包括在2013年之前,银行的定位是行业的补缺者,在市场上寻找大型银行看不到或是看到了不愿意涉及的领域。
2013年以后,在原先拾遗补缺的基础上,银行定位于“细分补缺、差异生根、融通互联、国际多元”。在一些细分领域要具备差异化优势。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银行业要与不同的金融实体合作,甚至是跨界合作,所以需要“融通互联”。“国际多元”很好理解,我们是一家国际化银行,需要把国际业务做强、做大。
举例来说,厦门国际银行是城商行中,最早一家在境外有子银行和附属机构的银行,和境外6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同时,在银行业中最早完成了ISO9001认证。
我们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跨境资金池业务,促进了国内企业走出去,国外企业引进来。同时,国际业务也为银行带来了收益,据统计,厦门国际银行的跨境业务比重已经超过了20%。
因地制宜 打出特色
中国财富网:在本省和全国城商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厦门国际银行如何打出特色?
黄大庆:厦门国际银行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个特色是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运用市场化的管理手段。这一方面主要是指“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这样的组织架构保证了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同时又能相互制衡,互相监督和约束。
第二个特色是科学的风险控制。比如,我们很早就实现了业务的前、中、后台分离。最早银行的信贷员业务“一手清”,也就是说从走访客户到提交授信报告再到放款和贷后管理,都是一个人负责,这样就不利于发现和识别风险。现在风控还结合了一些科技手段,比如大数据技术的运用。
第三个特色是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坦白地说,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所以银行的质量管理水平就很重要。截至2017年末,厦门国际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至111.3亿元;实现税后净利润53.9亿元,同比增长27.6%。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至0.66%,处于行业较低水平,拨备覆盖率则依旧保持在300%以上。
第四个特色是业务因地制宜。比如,总行下发了包括“中国制造2025”和扶持绿色金融的业务总指引原则,针对各个地区的分行又有“微指引”,各分行根据当地的特色和客观条件设计适应当地特点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的服务当地实体经济。
另外,厦门国际银行非常注重员工关怀。我认为好业绩是好企业文化的副产品。我们银行的员工非常年轻化,平均年龄不到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