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月关:20年沉浮,我与网络文学的不解之缘

2018-06-07 08:40  出版商务周报   月关

编者按:作为“土生土长”的一种文学形式,网络文学已走过20年历程,从曾经的小众、边缘文学,逐渐成长为主流影视业“大IP”的源头。网文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专业化、精细化的过程。作为“中国网络历史小说第一人”,2007年以前知名网文作家月关就涉足网文创作,10多年来,其多部作品获得多项网文大奖,并多次荣登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本报特邀月关执笔,分享他与网文的不解之缘,以期呈现一个网文作家眼中的网文20年发展缩影。


网文是伴随互联网出现的,正如印刷术、白话文的出现必然催生新的文体一样,主流文学形式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先秦有诗经,汉有赋,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杂剧,明清有小说,其内容和形式始终在不断演绎变化之中。

在我看来,网文从无到有,大致经历了萌芽—自由生长—野蛮生长—渐趋正规四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网文从小众的边缘文学逐渐成长为被大众认可、乃至在全世界范围流传的文学样式。在此期间,具有三大必然性:一是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从初生到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必然要遭受质疑、不理解、排挤、了解、接纳、欢迎的过程;二是文学是生活的再现与升化,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文学形式必然发生变化,这是客观规律;三是科技的进步也必然对文学形式的变化产生影响,不合时宜的必然退出历史舞台。网文的发展,正是把阅读的筛选权和决定权直接交给读者的结果,这是一种回归,也正是这种包容性促进了文学的蓬勃发展。

从萌芽到自由生长,搭上网络发展的快车

当互联网刚刚走进平民百姓家的时候,网文还只是一个高素质的文学爱好者自娱自乐的“菜园子”。此时可以称之为网文发展的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98-2003年)。

在那个用54K调制解调器上网的年代,只有一小部分喜欢文学的人,愿意在BBS上畅所欲言。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则热衷快速抓取文字下载,然后以离线的方式进行阅读。当时,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广泛参与性还没有体现出来。人们在网上的创作更多的是自娱自乐,既没有广泛的影响,也罕有连载作品出现。

但那时候网络的优越性已开始体现,有志于创作的人都可以创作,不受限于出版成本,不受限于编辑个人的水平与喜恶,直接将选择权交给读者,这是网络文学的原生态模式,不存被编辑毙稿的可能。是骡子是马,直接拉到读者面前遛遛就是了。

随着网络的普及,ADSL等技术的应用,文学网站和长篇连载小说开始出现,但靠网文创作吃饭的人仍是凤毛麟角,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多以兼职为主。直到起点中文网出现,收费阅读模式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作者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网文创作,至此,网络文学从萌芽阶段迈进自由生长阶段(2003-2014年)。

于我自身而言,在网络兴起时,我对网络小说是不屑一顾的。我早期主要看纸质小说以及《芒种》《十月》等传统刊物。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当时所工作的银行内部网站也有了网络论坛,有人转载网络小说,我一看入迷,继而萌生了创作冲动。然后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网上,结果一炮而红。但当时没想过能产生多少收益,也完全没想过以此为业,就是讲古、说书的心态,有人听、有人看,心中就欢喜得很。

后来,网上涌现出了大批脍灸人口的好作品,最初阅读网文的人逐渐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网文也为踏入主流文学阵营持续积蓄能量。在这一阶段,大家踏入这一行当的初衷仍是源于热爱。

1528264432118003125.png

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09,定价:286.00元

2014年IP热兴起,许多大热的电视剧都改编自网文,影视、游戏等行业开始积极关注网文,并进行频繁合作。文化管理部门也排除偏见和阻力,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网文,它的自由生长获得了巨大成功。与同行相比,我的入行比较晚,但终究赶上了网文的黄金发展期,我的多部作品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开放的文化环境,这是我始终感恩时代的原因。

野蛮生长,“我的U型创作之路”

网文的吸金效应让更多的人开始投入这一行业,但其特殊性决定了它创作的台阶设在门槛里边,就是“门好进,登高难”。虽然这种入门的便利曾经为网文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入行者只是把它当成了一种职业,丧失了热爱文学的初衷。这导致了网文跟风现象严重的问题,网文的创新性受到了影响,这是网文的野蛮生长阶段(2014-2017年)。

但幸运的是,这一阶段极其短暂,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一是国家文化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净网行动强有力的展开;二是文联、作协以及评论家们开始注意到网文这一新兴文化,并开始对其进行研讨、分析、评论和正向引导;三是影视、出版行业在购买IP时,开始注重前期的调查和评估,这就促使作者必须要写出具备正能量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四是一些优秀作家获得社会认可,物质收入得到了满足,从而开始追求精神价值,本能地承担了更多的文化责任,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创作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

纵观我个人的创作历史,在起点中文网创作的10年,也是确定写作风格的阶段。这10年中,只有我的历史作品能够代表历史类与仙侠、玄幻等其他类一较长短,并夺得月票榜冠军、年度榜冠军。但我并不是一直创作历史类作品,也不是一直保持这样的好成绩。

在这期间,我还尝试过东方玄幻、西方玄幻、仙侠等类型的创作,虽说成绩不错,但比起最受欢迎的历史类作品就显得相形见绌。我的读者曾提出,“金庸成就那么大,其实一辈子只写武侠小说;琼瑶一辈子也就只写言情,没有人擅长全类型的创作,你为什么不坚持你所擅长的?”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我经历过创作低谷,走了一个U形,最终还是回到自己擅长的创作风格上来。

1528264540385020507.png

九州出版社,2017-07,定价:39:80元

我的书不是一两个关键词可以涵盖的某种类型,其中既有种田也有争霸,既有朝堂也有市井,它包含的元素较多,这样才能将历史类的读者尽可能吸纳过来。当然,这也增大了创作难度。故事元素多,就要注意主次、取舍。一旦能做到完美融合,就更容易成功。

我个人认为,好的网文作品首先要具备故事性。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少不了鲜明的人物、生动的情节、优美的文笔。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学性,能让人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才称得上一部好作品。

有一个共识是,人性自古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就使以古鉴今成为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分析具有共通性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人们对当下事件的思考,就会使一部历史作品具备现实基础。实际上,如果玄幻、仙侠等非现实题材类的作品也注重人物刻画、情节描写,而不仅仅是打怪升级,也同样能具备现实意义。

渐成正规,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角色

目前,我认为网文还没有完全步入正规阶段,尚处于渐成正规阶段(2017年——)。但可喜的是,网文已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野蛮生长、胡乱推销、盲目购买的阶段,市场趋于理性,网文作者也提高了自我规范,网文发展开始步入健康、长远的发展道路。

1528264635483058569.png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07,定价:39.80

可以说,外部需求对网文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文学形式的变化,不应由一些文学编辑或文学评论家来决定,而是应由读者(观众)以及文创类公司来决定。而文创类公司看重的依旧是读者(观众)的喜好,这是回归本源的一种行为。正如毛泽东主席曾言“我们作家要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而在媒介持续更迭、读者口味不断变化的当下,我们网文作家也需要“转型”。一些离开网文阵地的作家,几年后再回来都有跟不上时代的感觉。有鉴于此,我们每一个网络作家都需时时修炼内功。比如保持阅读出色年轻作家的作品的习惯;不管工作多么繁忙,都要尽量保持作品的连载更新,因为只要更新一章,几分钟后就能在书评区看到读者的反馈,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读者的喜恶和感受。因此,网文作家的转型,不是突然、突兀的,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

网络创作是一种对体力、精力消耗巨大的工作,随着年龄增长,势必不能始终坚持以网络连载为属性的长篇创作。于是我开始逐渐涉及编剧工作,希望在写不动网文的那一天,也不会彻底搁笔,能在其他文体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擅长创造人物、书写情节,这些要素恰是一个编剧所需要的,加上初中时期阅读了大量的剧本,这些积累,使得我完全可以在小说创作和剧本创作中灵活变换。

责任编辑:江文军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