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老乡生活的暖心人

2018-06-08 11:24  人民网   王珂

京东物流青海同仁县先锋配送站配送员多干才郎正在分拣商品

王珂 摄

距离远、点分散、路难走、成本高……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流通领域的“老大难”,也因此影响到农村消费升级。电商下乡带来新变化:农民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轻松选购全球各地的优质产品。由此,一个新职业出现了——乡村快递配送员。

乡村快递配送员每天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他们如何克服农村配送中的种种困难?对于这份并不轻松的工作,他们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期待?5月底,本报记者跟随京东物流乡村配送员,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进行了体验式采访。

忙:“送货都是一路小跑”

订单量从最初每天七八单到现在平均每天300至400单,如果赶上“618”和“双11”促销高峰期,订单就更多

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

5月21日下午,记者跟随京东物流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先锋配送站乡村配送员多干才郎,从县城出发,前往牙浪乡配送商品。

天公不作美,雨点越来越大。配送车在一条泥泞山路上左摇右晃地艰难前行,路右侧是山体,左侧就是悬崖。

在一处下坡的弯道,配送车的车轮突然不听方向盘使唤,整个车体向悬崖侧滑!好在车速不快,多干才郎握住方向盘、踩住刹车,一番操作后,配送车才又正常行驶。

“这种情况多吗?”险情过后,记者揪心地问。

“挺多的,只要一下雨就经常出现,下雪还严重一些,习惯了。”多干才郎回答得很淡定。

“90后”藏族小伙多干才郎,年纪不大,却已是电商乡村配送队伍的老兵。3年前,京东物流在青海海东建立配送站点时,他就参与其中。去年初,他又被派到黄南州同仁县,负责建立配送站以及订单配送。

到今年“五一”,京东物流同仁县先锋配送站开业满一年。多干才郎负责的订单,从最初每天七八单到现在平均每天300至400单,如果赶上“618”和“双11”促销高峰期,订单就更多。

看着在自己努力下不断增加的订单,多干才郎一边心里美滋滋的,一边也不停地加快配送脚步,保证每个订单都能及时送达。按照公司规定,当天送到配送站的商品,必须当天完成配送。

早晨8点多,多干才郎来到配送站梳理当天的订单情况。上午11点左右,满载货物的大型配送车辆到达配送点,一天的忙碌正式开始。

先是卸货。多干才郎和站点配送车上的工作人员一起,先把商品卸下来,整齐地码放在配送站大厅。这个过程一般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

再是分类。个人订单商品和大宗订单商品要分开:有些是个人在京东商城的小订单,也有超市在京东新通路的大宗订单,这两类订单要分别配送;乡村订单商品和县城订单商品也要分开配送。

然后是装车。分类后的商品,经过配送员手持扫码器扫描确认后,分别由不同配送员装上自己的配送车。

最后才是配送。前面几个环节结束,多干才郎开着装满商品的配送车出发时,已经是下午2点多。

“就这样出发了,你中午饭怎么吃呢?”记者问。

“早8点吃早饭,晚8点吃晚饭,中午就在路上吃个面包。”多干才郎说。

先送哪家?后送哪家?又有讲究。

“干我们这行,脑子里必须有张地图。”多干才郎说,看到订单,要知道大概的位置。装货前,就要把当天的送货路线规划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先配送的商品装在外侧,也能避免走回头路,在最短时间内把商品送达。

配送途中,每到一个订单地址,多干才郎迅速停好车,拿上商品一路小跑把货送到,然后再一路小跑回到车上。即便这样的节奏,多干才郎回到配送点时也在晚上8点多。之后,他还要整理一天的订单数据,当天上报。

“忙确实忙,但每次把商品准时送到,看着老乡们的笑容,我还是挺满足的。”多干才郎说。


责任编辑:袁上草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