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小米集团(下称小米)CDR招股书刚刚发布,立刻成了国内各大券商及互联网公司研究的范本。紧随小米之后要回归A股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如果申请CDR上市,在招股书披露哪些内容?披露到什么程度?诸多看点,都可以从小米CDR招股书中一一揭晓。
记者发现,最令人关注的是小米的营收和利润情况。之前小米在香港IPO披露了其2017年经营利润为122.1亿元,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53.6亿元,净利润为亏损438.9亿元。
此次小米CDR招股书开篇“重大事项提醒”,不仅公布了2017年小米净利润为亏损438.9亿元,还新增加了一个“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9.45亿元。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CDR招股书仅在第337-338页介绍了一次小米“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53.6亿元。
证券专家解释,CDR招股书公布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与港股招股书公布的“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两者主要差异为:股权支付费用算不算非经常性损益,要不要扣除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和政府补助等。
那小米到底赚不赚钱,要看哪个数据才靠谱呢?
证券专家指出,看新经济和互联网公司是否盈利,不能单纯只看公司净利润。最重要的是看“经营利润”和“经调整经营净利润”,这两个数字,可以排出财务会计等干扰性因素,从本质上看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
给投资者划个重点:2017年小米经营利润为122.1亿元(这个数据仅在港股招股书里被披露),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53.6亿元。
尤其是这个“经调整经营净利润”很有说法。在2016年美图上市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其超过60亿的巨额亏损一度引来广泛关注和质疑。其实其中一大部分亏损数字是优先股公允价值提升带来。
像小米这样的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融资时给投资人发行不少优先股,如果估值从一开始的几千万美元到了几百亿美元,这些优先股的价值也放大了很多倍,股东的财务浮盈也翻了同样倍数。但这些股东还没退出,所以他们的投资价值的提升,在财务报表里就会被认为是公司对这些股东的“负债”。
著名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介绍:“这类优先股带来的亏损不必担心,反而是越大越好,越大说明企业发展得越好,股份价值提升得越多。”小米净利润存在大额为负情况主要是由于优先股会计处理造成,公司估值不断上升导致优先股公允价值相应上升,使得2017年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40.7亿元,这并不是小米实际发生的亏损,反而是小米估值急剧增长的体现。
著名投资人、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介绍,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多轮融资发行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实际上公司并没有这样的亏损发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这笔所谓的“负债”数字在上市那一刻就会消失。
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53.6亿元是怎么算出来的?小米CDR招股书第334页详细介绍:港股招股说明书披露的经调整经营净利润,是扣除了前述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项目公允价值变动、股份支付费用及无形资产摊销等的影响,小米2017年的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53.6亿元。
此外,由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在营业成本核算方面存在差异。港股披露小米2017年营业成本为994.7亿元,毛利率为13.2%,而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小米营业成本则为964.8亿元,毛利率为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