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

信托业规模首现负增长 盈利模式拷问信托公司

2018-06-19 08:5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高改芳

不仅银行揽储困难,近期,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也出现了募集困难的情况。目前房地产信托是收益率最高的一类产品。但也难逃“募资难”的命运。

“我们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产品还在正常发行。不过募集资金太难了。合规的房地产企业都在发产品募资,都在‘抢钱’。非标融资是真的缺钱。”某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2017年以来迅速扩张的信托业规模,在2018年4月末按下了“暂停键”。

在上述背景下,不少信托公司股东开始转让手中股权。这其中甚至包括核心业务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业内前三的中信信托。

“业务难做是一方面,股东希望部分‘套现’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某信托公司负责人如此评价“信托一哥”的股权转让事宜,“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考验信托公司转型的‘实战’。”该人士指出。

募资难度增加

房地产信托仍就是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的房产商越来越多,信托计划的收益率水涨船高,资金的募集难度也随之增加。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65%,较上月增加0.28个百分点。集合产品预期收益率近一年来呈上升趋势。用益认为,收益率持续上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资产端,在去杠杆的背景下,信托交易对手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能够承受的融资成本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在于资金端,市场资金面总体偏紧,资金成本在逐步走高。预计未来,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大概率会继续小幅攀升。

2017年下半年开始,地产企业融资呈现进一步收紧态势。银行贷款方面,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房企并购贷款推出新规,要求资产穿透、四证齐全、不得用于缴纳土地款、在建工程投资完成25%等。而银行也大多对开发商建立白名单制,大行已很少向销售排名50强以外房企放开额度,部分银行甚至已将名单收缩至20强或30强。

信托成为房地产融资的主要渠道。

数据显示,受资管新规及“去通道”、“压嵌套”政策等因素影响,2018年一季度信托成立规模同比大幅下降,但房地产信托却出现一定逆势增长。2017年下半年开始银行贷款、债券等融资收紧,使得房企愿意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通过信托渠道融资。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三、四季度,资金信托中投向为地产的信托计划环比净增金额分别为2956亿元和2169亿元,地产类信托占比较2017年一季度提升2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在线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1—5月,其集合类信托合计发行金额达到1848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47%,其平均融资成本上升超过1%。

压力渐显

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分析认为,资管新规和委托贷款新规等一系列严监管政策下,非标业务规模进入收缩周期,其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减少规模明显下降;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是非标收缩的主要领域,目前分别有3.44万亿和近1万亿的非标债务需要寻求接盘侠;在发行端受限的情况下,2018年——2020年共计5868亿元地产债到期之后难以通过发行新债的方式到期续作,一些资质较差、区位优势较弱,并且以商业地产为主的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2018年——2020年也是信政合作的到期高峰,预计将有755亿债务在此期间到期。鉴于监管禁止政府为信政合作计划背书,未来有效的信政合作规模将减少,到期的资金续作存在较大风险。

上海信托网数据,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在通道业务显著压缩的背景下,信托公司能否靠房地产持续盈利成了问题的关键。可以推断的是,2018年、2019年房地产企业净融资量大概率不会出现显著攀升,而规模房企的续贷压力显著加大。

业务难做、前景不明朗,有些信托公司的股东开始转让股权。

今年以来,北方信托、天津信托、中原信托都开始转让股权。而6月13日的最新消息,中信信托拟转让股权不低于5%,价格不低于80亿人民币。令业界震动。

责任编辑:郝梦圆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