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6月21日电 “以前确实难,看不到希望。”河北临西县西马鸣堂村贫困户孙秀霞说,丈夫因小脑萎缩卧床8年有余,儿子先天性聋哑,女儿上小学,全家靠她一个人艰难支撑。
转机发生在今年初。该县临西镇把邢台绅尚服饰有限公司引到村里,考虑到孙秀霞家有病人难出门,让她把缝纫机搬到家中,建起家庭“细胞工厂”。孙秀霞说:“工厂开进村,机器搬进家,照顾病人、挣钱、送孩子上学三不耽误。”如今,孙秀霞家月入2400余元。
“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是扶贫攻坚中要啃的‘硬骨头’,如何让守护病人的家属‘解放’出来,保障贫困户不掉队?”临西县委副书记韩建敏表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从“输血式服务”向“造血式发展”转变,临西县启动了“1+5”帮扶模式:一个村至少引进一家工厂,每个工厂至少帮扶5个病残贫困户;对自身残疾不方便出门的,采取送原材料、送技术、送工资、收成品“三送一收”贴身服务,将“生产车间”转移到贫困户家中,病残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挣钱。
陈庄村55岁的陈维春和妻子腿部都有残疾,83岁的母亲生活也不能自理。政府协调村里齐佳箱包加工厂,把加工机器送到家中,技师上门做指导,帮扶责任人定期送来原材料,取走成品,送来工钱。“以前靠吃低保度日,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陈维春说,“现在一个月靠自己能赚1200多元,有干劲嘞。”
“‘细胞工厂’的推广,渗透到了最基层的贫困家庭中,撬开了新门路,扶起了病残贫困户的脱贫志气和致富信心。”临西镇党委书记赵军说道。
据了解,临西县现已引进40多家小微企业进村落户,已吸纳千余名村民就业,其中病残贫困人口达130多人,年人均增加工资性收入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