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业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载体地位始终未改变。相对于国外金融机构,过去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依靠国家信用支持等因素,在经济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充分背景下,掌握了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各行各业生产、经营、发展都离不开银行,需要银行的信用支持。但是,过去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靠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同时,随着社会的开放、包容和多元化,经济的市场化和自由化,价格管制取消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等一系列潜移默化的深刻变革,银行业开始感到了阵阵寒意。
银行转型经营大势所趋
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是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交易结构无论多么复杂,交易手段无论多么先进,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而会带来巨大的风险。金融的首要任务和最终落脚点都是要服务实体经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样的新常态预计会持续很长时间。部分地方政府负债高企,企业产能过剩,信用扩张难以持续,导致整个经济体系不得不开始降杠杆,金融业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
金融脱媒趋势不断加深。金融业最主要的功能是解决资金富裕方和资金短缺方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架起双方融通资金的桥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交易所、机构间报价系统、机构柜台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成型,市场各项基础制度和设施的不断完善,直接融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资金融通双方必然会从自身情况出发,选择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法制更健全、信息披露更透明、流动性更高的投融资方式。过去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必然会向直接与间接并重转变。我国社会融资总量2009年达到13.9万亿元,此后每年保持在12万亿元到17万亿元左右,2017年达到19.4万亿元。
具体说来,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可以在A股、H股或者其他境外交易所发行股票筹集股权性资金,未来可以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进行再融资,并可以自身股权为支付手段进行并购重组等后续一系列资本运作,通过外延式扩张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具备发行债券条件的企业,可以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境外市场发行各类债券,哪里的资金成本低就在哪里发行,融资人可以直接面对投资者,只需要支付中介机构一定比例的承销费用及信息鉴证费用即可。目前,股票市值与存量债券之和已经超过贷款。我国目前存续的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超过1.8万只,即便是处于初创期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也有该类基金对其进行投资,帮助企业发展并登陆区域股权市场、新三板市场及主板市场,争取更好的发展平台。对于各类型的投资人来说,也拥有了包括国内及国外更多的投资渠道。
利率管制的放松和机构准入限制的不断放宽。随着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取消,价格成为配置资金的指挥棒,价格竞争必然会让银行的收益不断下降,经营成本不断上升,这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是不可逆的资源高效配置的良好趋势。由此,金融业开始回归其本质,竞争的是服务,如果服务是同质化的,那竞争的只有成本。与此同时,不光是银行,在保险、基金、证券、租赁等各个金融行业的子领域,准入条件不断放宽,外资与民营资本不断涌入,都要分传统信贷的一杯羹;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如余额宝、京东金融、支付宝不断侵蚀银行具有传统优势的理财、结算支付、银行卡等市场。因此,银行间接融资模式的作用正在被加速的弱化,不得不产生强烈的紧迫感。
定位和核心经营理念
国有商业银行的自身定位。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对于金融系统的稳定责无旁贷,应是当之无愧的锚。作为中国金融的压舱石,宏观经济的调节器,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稳健经营、稳步发展应是必由之路,需要契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顺应经济发展形势。
其次,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作为市场化的主体,需要追求利润、控制风险;作为上市公司,要对社会公众股东负责。如何在经济结构调整、风险形势严峻、竞争激烈情况下,保持利润稳定增长是个难题。如何做到既要挣钱,还要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又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此外,担负的社会责任以及员工的诉求都考验着经营的艺术。
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经营理念。可以从金融本质出发来考虑上述几个任务的平衡。金融的根本作用是什么呢?简而言之,金融起到的是中介作用,是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信用优势去经营货币、配置资源、调剂余缺,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参与的资本市场或是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间接融资方式,节约成本并且高效地将社会中暂时闲置的资源,调整到对社会发展有利但又缺乏资源的一方,实现经济的整体增长以及融资人、投资人和金融机构的多方共赢。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当确定这样的理念:银行的发展只能是从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来,只有经济好了,实体企业好了,银行才能好;这决定了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润,想尽方法规避监管,使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也不能过于短视,过于惧怕风险,应当让资金流向真正该去的地方。同时,既然是市场经济就要鼓励竞争,金融系统也是同样的道理。金融机构的竞争越激烈,越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越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不论通过什么样的市场或者渠道,国有商业银行就是投资人和融资人的纽带。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向资本市场、国外市场、向各个金融领域渗透,精耕细作,长此以往才能发挥协同作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就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取得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的信任。商业银行具有国家赋予的信用而具备的强大的资金优势和声誉优势,有多年积累的风险控制经验优势,有深厚客户基础的优势,也有人员、网点带来的信息优势。
做大做强的可行路径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从实现业务多元化、做好资产管理两方面实现综合化、国际化经营的目的,成为跨市场经营的综合金融服务商。
一是如何实现业务多元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虽然商业银行可以从事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业务,但是没有股票和公司债券承销、证券经纪、并购交易财务顾问等等业务牌照。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为拓展利润来源不断探索多元化、综合化的经营模式,收购或者建立包括保险、基金、信托、租赁、证券等在内的子公司,不断向金融业其他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渗透,以求利用子公司在细分领域牌照,取得集团协同效应和产品协同效应,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增强竞争力。目前我国金融混业模式主要是金融控股集团和银行下设子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的典型代表有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等,即由集团母公司控股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子公司;另一种是银行下设子公司,国有四大行都采取了这种模式,基本都建立了保险、基金、信托及海外投行等子公司。
发达国家金融业基本以混业经营模式为主。所不同的是,德国、法国、日本金融机构以全能型银行为代表,而美国经历次贷危机后,大型独立投行模式基本终结,转变为花旗、摩根大通等金融控股集团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全能型银行并存的局面。从业务层面来看,投行业务收入主要由承销、交易佣金、资产管理及自营投资和交易构成。承销、资产管理及证券交易代理等都是中介业务,风险较低,占用资本少,如果几项业务比例保持平衡,投资银行的经营也会比较稳定。然而,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金融机构完全逐利的本性,使得投资银行内部自营交易和投资比例过大,风险过度累积,才在10年前爆发了波及全世界的次贷危机。
具体来说,投资银行是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影响很大,业绩波动也很大。在次贷危机发生的过程中,为赚取高额利润,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投资银行,大大提高了高风险的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比重,并且用拆借来的资金设置了高比例的财务杠杆进行投资。而投资标的则是以房地产贷款为基础资产衍生出来的证券化产品和衍生品,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这些投资标的经过层层拆分、打包,只能采用脱离实际的模型定价,蕴含了极大风险。随着资本市场出现波动,流动性紧张,投资品价格暴跌,带来大型投行资不抵债、倒闭、市场流动性枯竭等等一系列恶性影响,并不断向全世界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蔓延。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及金融产品的监管,同时各独立投资银行也必须完成转型接受政府监管,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允许吸收公众存款,转型为全能型银行,美林和贝尔斯登则被其他金融机构收购,纳入金融控股集团。相对于经营业务单一的投资银行,全能型银行经营业务多元化,参与金融业不同子市场甚至非金融行业,跨市场经营可以提高其风险的识别能力和信息的敏感性;全能型银行收入渠道多元化,相比较于单一业务的投资银行更加稳定,提高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全能型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及企业存款,有强大的融资能力,也有中央银行和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可以保证其流运性来源,从根本上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发挥自身优势,变身全能银行。对于国外已有的金融实践,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及发展历史,不论分业经营或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还是金融机构以金融控股集团或是全能型银行形式经营,都应根据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目前,国有四大行都采用了全能型银行的模式。由总行控股下属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等子公司,既可以全方位拓展业务,发挥各平台业务联动优势,又可以在各子公司之间设置防火墙,各自建立适应业务发展的风险控制体系,同时又适应我国分业监管的监管体系。
金融机构为了能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通过新设、并购或与其他领域机构合作来构建业务体系。但从实践来看,平台多而不强并不能显著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为金融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信用优势,比的是可配置资金的多少,这就是为什么银行一般都会是金融控股集团和全能型银行的核心。国有商业银行最大的优势是信誉,有国家的信用支持。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对于国外投行唯利是图的行为应当扬弃,但对于先进金融市场经验应当借鉴。例如,目前国内除少数银行控股证券公司,拥有投行业务牌照外,商业银行还不能参与证券经纪业务、承销保荐业务及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股票和债券承销、并购重组是投资银行传统核心业务,也是金融脱媒的主要方向,虽然没有业务牌照,但是银行有资金优势,没有资金的支持股票和债券的发行是不可能成功的,并购的达成也无从谈起。因此,虽然没有牌照,银行可以凭借资金优势,及资金优势带来的对客户的把握能力,把证券公司作为通道,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业务,拓展与客户的合作内容,间接地转变为全能型银行,增加包括承销收入、债券投资收益、市场化股权退出收益等真正意义上的投行收入。
精耕细作,拓展海外市场。国际化经营可以为银行开辟更广阔的市场,服务更多的客户。我们设立的海外机构除了服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也可以致力于为国内客户在全世界范围内融资或寻找并购标的,可以为国内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产,毕竟可以在世界各大洲、在主要经济体设立分支机构,深入了解当地国情、民情,研判投资风险,深入实地寻找投资机会,只有很少数的金融机构才有这样的实力。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也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架起国外资本与中国市场的桥梁,使更多的国外投资人在投资中国的同时分享中国的增长成果。
二是如何做好资产管理。从资金来源与配置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也可以因势制宜,因时制宜,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及定位确定发展策略。例如,美国的富国银行专注于信贷业务,专注于社区和中小企业;而瑞银集团则以为客户提供高端资产管理服务、私人银行服务闻名。
全能型银行主要有三个方式获取并配置资金,分别是存贷款业务、理财业务及资本市场基金业务。存贷款目前仍是银行的生存之本,贷款在社会融资整体构成中仍占主要地位。贷款的主要优势是银行有最大的自主性,对客户来说有最高的时效性和确定性。
以工商银行为例,项目贷款占比最大,主要原因是工行继续大力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及重大工程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及产业升级。这是稳健经营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增速调整阶段,需要契合宏观经济政策,契合目前仍以政府和国企投资为经济主要发展动能的趋势,加大经济结构重点领域的贷款投放,才能保证有效控制风险,稳定利润来源。但从收益率来看,净利息差不断降低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当然,资本市场也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银行可以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手段,将一般的对公贷款以及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转让出售,使自身成为轻资本的中介人;另一方面也让中小企业有了间接登陆资本市场的渠道,同时也可以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
抓住资产管理的大趋势。近年来,银行理财快速发展。理财业务的实质类似于基金,银行和基金公司都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但投资标的有所不同。公募基金主要投资于二级市场上市的股票、债券,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或已上市证券。理财资金投资范围更广,除涵盖上述内容以外,还可以投资于类贷款项目。从另一个度来说,理财投资又和银行的存款相似,投资人可以接受基金的亏损,但理财资金必须是刚性兑付。大家基本都默认这样一个事实,越大的银行理财收益率越低,但也越安全。虽说银行根据监管规定,严格区分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把风险不同的产品销售给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并事先约定代客理财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损失,但实际的情况却是理财被当成收益率更高的存款。
从世界范围来看,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都是金融业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不论存款、理财资金或是基金都是全能性银行系统通过信用取得的可配置资金,银行再把资金投放出去变成贷款或投资,为客户取得收益的同时自身也取得收益。因此,只有了解投资标的实质,做到表内贷款和表外理财资金的高水平配置,做到标准化资本市场投资和非标准化投资的高水平配置,做到国内市场投资和国外市场投资的高水平配置,才能体现银行最核心的价值。
经营风险而非逃避风险,做好投贷联动。投贷联动是银行必然要参与的业务,银行不能只做锦上添花的信贷业务,而是要利用自身可配置的投资资金和理财资金,在一个产业、一种商业模式、一个初创高新科技公司开始萌芽的时候,以股权给予其资金支持,培育其成长。经济发展既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也离不开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早布局,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举措,才能在被投资企业后续的发展中获得高收益。
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新的公司在初创期蕴含着大量的风险。但是银行不能只是躲避风险,而是要经营风险,应当把自身的发展与扶持新产业和创新技术类公司结合起来。充分学习借鉴硅谷银行、黑石投资等等VC、PE领域先进金融机构的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决策机制,借助国内外权威科研单位及市场知名专业机构的力量,严谨筛选投资标的,加快迈出商业银行转型经营的坚实步伐。
随着社会的开放、包容和多元化,经济的市场化和自由化,价格管制取消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等一系列潜移默化的深刻变革,银行业开始感到了阵阵寒意。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从实现业务多元化、做好资产管理两方面实现综合化、国际化经营的目的,成为跨市场经营的综合金融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