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在这个周末“如约而至”。
6月23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此次定向降准将是年内的第三次降准,前两次分别在1月和4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虽然名义上是“定向”降准,实际是“普降”。在央行这次的降准通知里,包括外资行在内的各类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都下调了0.5个百分点。
此外,央行特别提到,此次定向降准资金不支持“名股实债”和“僵尸企业”项目。
此次降准有三大特点
一、降准范围:名为“定向”,实际效果等同于“普降”。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
二、给不同银行“定向”划分了资金使用范围。大行主要用于支持债转股,其他行主要用于支持小微。
三、央行首次“手动计算”了释放资金量。 过往,降准能释放多少资金量都是市场各类研究报告算出来的。这次,央行罕见首次动手,为市场提供了可释放7000亿元资金这一数字。
呵护市场流动性,可谓用心良苦了。
此次定向降准是落实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部署。有利于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属于定向调控和精准调控。降准释放资金,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当下恰逢半年末时点,市场流动性有季节性紧张压力,此次降准也有利于缓解流动性季节性紧张,保证流动性平稳。
也有专家评论称,此次降准“一举双得”,既有利于缓解关键时点流动性压力,同时也是去杠杆的举措之一,有利于推进结构性去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