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与银行活期存款之间在流动性、安全性等方面多年的等号终于变回了小于号。
父亲办理住院,押金却没提前准备好——将所有流动性都投入货币基金的岳晓(化名)日前因为忽视了规则的调整而遇到麻烦。
7月1日起,货币基金“T+0”快速取现额度限制生效,习惯了货币基金大额资金秒取的“岳晓们”显然需要调整现金管理的方式。
“我们期待一部分需要较高流动性的资金能够重回活期存款或者理财产品,并且就此积极地与客户进行沟通”,某城商行从事零售业务的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客户适应的过程可能比较长,但应该会逐步意识到资产配置中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加强存款的配置比例。”
货基“C位出道”
流动性与活期存款几乎一致、而收益率却被定义为“活期存款N倍”的货币基金,近年来在现金管理产品中可谓是快速出道并直接占据了“C位”。
从余额宝诞生以来,货币基金更是迎来了几何级增长,投资者也渐渐的把货基作为最重要的现金管理产品。截至2018年5月底,中国公募基金的规模为13.41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就达到了8.29万亿元,占比为58%。近两个月,基金市场规模增长的96%更是直接来自于货币基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个人存款的大幅减少。2017年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表明,银行存款增幅出现下降:去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51万亿元,同比少增1.3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68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23万亿元。去年12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7929亿元,同比多减9564亿元。此外,近年来居民储蓄增速下降幅度较大,有分析显示,2017年的储蓄率或许已经不足2010年储蓄率的五成。
“T+0”取现规模受限
尽管“出道以来”确实风光无限,但是货币基金类活期存款的高流动性并不是产品自身所具有的。货币基金原本就是“T+1”交易机制,即买入第二个工作日确认份额及计息,赎回第二个工作日到账;此前常见的“T+0”赎回均是采取了机构(基金公司、代销机构)等垫资的方式来实现。然而,随着货币基金体量的快速增加,垫资的风险显然随之增大。
6月1日,监管部门联合出台了货币基金新规——《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规定就是以后货币基金单日T+0快速赎回提现不得高于1万元。新规同时规定,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允许垫支。监管部门为新规设定了过渡期,存量的T+0赎回提现业务要求在2018年7月1日前完成整改(部分基金主动提前执行新规)。
“我其实收到了银行关于货币基金赎回规模限制的通知,但是没有仔细了解。周六,我接到医院通知,排队等候手术的父亲次日可以办理入院手续,同时需要缴纳至少3万元的押金,由于上个月我有一些大额刷卡消费,信用卡授信额度仅剩不足1万元,因此需要赎回货基支付部分押金”,岳晓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但是,我操作赎回的时候才发现,能立刻到账的资金仅有1万元,其余资金需要下周二到账,‘T+1’并不是‘D+1’。”
虽然岳晓最终想办法足额缴纳了住院押金,但是他显然对此心有余悸,“现在我的银行卡中至少留下3万元活期存款以备不时之需,而之前我通常仅留下数百元,其余资金都是现用现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