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

美国零售业“关店潮”或持续

2018-07-07 09:24  中国证券报   汪平 芝加哥报道

美国经济近年表现不俗,就业稳定,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纽约股市也“一路高歌”,但是零售业却遭遇“关店潮”,就连那些表现良好的零售公司,比如家得宝(Home Deport)、塔吉特(Target)和好市多(Costco)也难以幸免。

据统计,仅2017年全美有超过7000家零售店关张,这一数字是前年的三倍多,创近年来最糟糕水平。进入2018年,美国零售业仍处于“寒冬”,截至目前,全美也有近3000家店关闭,目前仍没有好转迹象。

大型连锁百货商店J.C.Penney宣布,今年年中前关闭138家门店及两个物流中心。梅西百货在去年关闭100多家分店后,今年1月再宣布将在年中前关闭68家门店,并计划裁员1万人,包括3900份销售工作及6200个中层经理。连锁药店CVS也宣布关闭70家门店。

希尔斯百货处境更糟。1月份曾宣布今年将关闭150家门店,包括108家Kmart商店和42家希尔斯商店,但4月又放出消息称将关闭更多门店。评级机构惠誉国际去年在一份报告中称,包括希尔斯在内的7家美国零售品牌目前已接近破产。

美国最大办公用品零售商史泰博(Staple)过去两年关闭了242家门店,今年3月宣布再关闭70家。财报显示,其2017-2018年第四财季净亏损9.52亿美元。有消息称史泰博正考虑将公司出售。

这就是当下美国零售业的真实写照。美国消费者大多有到店购物的习惯,因为“看得见、摸得着”,尤其是四五十岁以上的美国中年人,那些陪伴他们成长的百货公司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尤其是以电商巨头亚马逊为代表的网上购物的兴起,零售业态不断遭遇冲击。

虽然每年“黑色星期五”打折季,还可以看到美国消费排长龙购买电视机和奢侈品的场面,但是这已是特例。随着电商普及、物流发展,美国消费者也开始变得“懒惰”,记者一个直观的体验就是,参与网购的美国消费者越来越多了。

去年感恩节到圣诞节期间,记者所居住的大楼一楼的传达室被“爆仓”,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住户的网购包裹。也许,这在中国早已司空见惯,但在美国,还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

不光是亚马逊,现在连沃尔玛和塔吉特也在网站建设和电子商务上砸重金,俨然要与亚马逊一争高下。这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消费者网购数量增长,他们不用到店就能收到货品,甚至跨地区还可以享受免税优待,且商家可以提供免费送货甚至免费退货,对消费者吸引力越来越大。

伴随零售业的没落,网上购物悄然兴起。20年间,亚马逊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迅速进化成科技巨头,股价也从原来的不到2美元飙升至目前的近1700美元。

目前,亚马逊市值接近8200亿美元,在全球上市公司中,仅次于苹果公司的9500亿美元,已超过多年来世界第一大互联网公司——谷歌(目前市值约为7800亿美元)和全球IT业常青树微软公司(目前市值在7700亿美元左右)。

除网购冲击外,实体购物商场在过去30年的过度扩张也不容忽视。一份投行分析报告显示,从1970年到2015年期间,美国购物商场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的两倍;房地产研究公司库什曼和韦克菲尔德研究显示,美国购物中心的到访次数在2010年至2013年间下降了50%,且这一数字每年都在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美国人均购物空间为23.7平方英尺(约合2.2平方米),比加拿大多出40%,是英国的5倍,德国的10倍。而巴西的人均空间只有不足1平方英尺(0.09平方米)。

女装品牌城市旅行者(Urban Outfitters)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海因斯表示:“美国此前有成千上万的新店开张,租金飙涨。像房地产一样,造成了巨大的泡沫,现在这个泡沫要被戳破了。”

分析师称,在网购的冲击下,稀少的人流所带来销量的无法支撑数量过多的实体店业绩,关店也就成为必然结果。

曾任梅西百货高管20年的业内专家简·科尼芬认为,2018年将有更多零售商破产、更多门店歇业,情况与2017年相比不会有太大改善。

尽管大部分零售商在感恩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成绩不俗,但优秀和劣质零售商之间的差距仍很大,后者业绩更有可能受政策等因素影响而进一步恶化。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评论员在近日报道中预言称:在某些情况下,“关店潮”可能要到2020年才会结束。

责任编辑:谢玥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