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三板应该是一座雄峻的高山。”6月19日,新三板主办券商、做市商,东北证券股转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张可亮在北京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认为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的突破口。
于2011年结缘于新三板市场(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时代)的张可亮认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新三板将会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好的一张牌。
有市场人士形象地说:“现在年轻白领的生活被新三板公司包围了,吃饭、K歌、逛街、旅游,寻求家政服务,很可能接触到的都是新三板挂牌公司。”
然而,已渗透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新三板市场并非一路坦途,与改革开放相似,新三板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仁会生物现象”
新三板市场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正式投入运行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它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使命。
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正式揭牌。也正是在彼时,张可亮和团队实现从IPO业务的转身,专注于做新三板的挂牌和融资业务。
目前在市场准入、融资交易、自律监管等方面,新三板形成了独有的制度特色和制度基础。
截至今年7月11日,新三板市场已有挂牌企业11144家,成为全球首个达到1万家挂牌企业的证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微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起到了普及作用。
近年来,不少新经济企业利用新三板市场实现新的跃升,如于2014年8月份挂牌的仁会生物,该公司总经理左亚军6月15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支持,以及新三板市场这个平台,有力地支撑了仁会生物的发展。如今,我国糖尿病治疗领域第一个自主研发创新药谊生泰,从我们手上上市了。”
记者了解到,仁会生物自成立初期便投身于糖尿病药物的研发,连续十六年处于亏损状态,2014年挂牌时营收为零。挂牌后至2015年6月份,公司共完成4次发行,合计融资3.99亿元。其中85%的募集资金用于扩产项目和研发。公司研发的主营产品于2017年正式上市销售,实现主营产品收入零的突破。
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新兵”,之所以能引起如此的关注度,并实实在在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新三板市场与生俱来的改革基因分不开。五年多来,新三板市场具有超强包容性的低门槛、实施做市商制度、率先进行市场内部分层等改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