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嘉宾合影
7月14日至15日,《意识共生》跨学科论坛暨新书发布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此次《意识共生》跨学科论坛将围绕“意识”这一人类最精微的问题,围绕人人相关的疾病问题,让医学、科学、艺术、禅宗、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音乐治疗、艺术治疗等学科创造性探讨意识,尝试共同构建一个没有学科偏见的“意识光谱”,启动一次对“文明的整体性”的实验。
通过对社会、政治、自然地观察,当代艺术应当寻求为人类所处环境提供更全面的视角。通过思考的沉淀,不仅揭露现存世界的真实,更重要的是提供找寻的方法。这条路需要从孤立走向链接,通过建立沟通,面对真实,期许未来,也心存希望。
—— John Berger 约翰.博格
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给我们一个分类明确的更有效率的世界,但同时也催生了一种“非生命性”超级现代病毒的诞生,这种病毒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过度科学崇拜、物质消费依赖、超级景观搭建、知识分化严重、学术脱离现实等。如果我们把由人构成的世界看作一个生命体,一种丛生的、共生的自然生命模式,更符合生物的发展规律,更具有生命性。它即表现在知识系统、社会结构、人群关系上,也表现在个体内部的生命观点上。这种模糊边界、多维的结构,会给适应框架规范、创造力衰弱的现有人类带来不安,但也是重新激活被切割的、正在走向枯竭的社会系统与个体内在生命力的途径。
在这里,围绕疾病这一人类永恒的无解难题,艺术尝试进行文明的综合设计。以开放的实验态度进入各领域,发现优势,让分裂的重组,让淤积的流动起来。在变动与模糊地带寻找力量的涌现点,期待新生事物的发生。
生命里研究共同体既是一个未来文明的生命创伤修复模式,又是一个当下已经萌芽,正在逐渐生成轮廓的新生命体。对这个生命体的观察研究,将会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将生命力看作一个复合的多维的动力系统,既指向社会秩序,又指向每一个体。
7月14日论坛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谁也无法准确描述。14日下午,在诗意的《生命宣言》共读游戏之后,神经学科从物质基础和神经图谱,禅宗从念头和察觉,人工智能从机器和生物的共生超级智能,深度心理学则从人类共有的深层意识切入,共同探讨意识发生的机制和样态。
论坛现场
7月15日论坛 意识疗愈的未来协作
意识疗愈未来该如何跨学科协作?7月15日下午,台湾艺术治疗先驱人物吕素珍讲述艺术治疗在医院,尤其在安宁病房的实践,音乐治疗师系统阐述以音乐想象疗愈意识,神经外科和康复科说明意识障碍促醒的现状和新兴技术,肿瘤科谈论对重大疾病的生死问题的思考,艺术家吴超则用艺术化的意识内容促进意识觉醒,并首次提出“全人唤醒”、“全人治疗”和“让人文治疗进入医院”等概念。
主持人和对谈嘉宾则对发言进行辨析、质疑、博弈、共谋。在论坛尾声,将发布共同体的第一本出版物《意识共生——唤醒意识,唤醒“文明的整体性”》。
相关出版物《意识共生——唤醒意识,唤醒“文明的整体性”》同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