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

世上没有“药神” 善政就是“神药”

2018-07-19 10:57  证券时报   王石川

李克强总理近日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癌症等重病患者关于进口‘救命药’买不起、拖不起、买不到等诉求,突出反映了推进解决药品降价保供问题的紧迫性。”总理在批示中指出,“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相关措施要抓紧落实,能加快的要尽可能加快。”

我们在为总理点赞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不同于解决国内问题的惯常逻辑,解决药品降价保供显然更为复杂,比如牵涉到跨国药企。外国药企是否配合?一个细节是,在今年4月的一次基层考察中,李克强专程来到一家外资药企,以将药品纳入医保、实施政府采购等方式,希望该药企生产的抗癌药等重大疾病药品价格能够更加优惠公道。外企在商言商,会不会讲政治、顾大局,体恤中国患者难处,“配合”中国政府?

故此,解决药品降价保供,一项重要安排就是由政府出面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实现互惠让外资药企有动力降低药价。事实上,相关部门也在努力,去年有媒体报道,36个救命药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降幅达到70%,就算以谈判前全国最低中标价做基准参考,最高降幅也达到6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在这一基础上,让救命药的价格再低一些,让患者更受益一些,也让药企更有获得感,需要相关部门再加把劲。

同时,对于重病患者来说,一些救命药再降低仍然吃不起,有专家就直言:“由于靶向药物价格昂贵,即使有相关的慈善赠药项目,很多肿瘤患者仍承受不起早期的自付费用。”那么,能不能将救命药纳入医保?应该承认,当前已有不少救命药纳入医保,受到患者普遍欢迎。比如,根据更新的2017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等36种谈判药品被纳入医保,其中有十多种抗肿瘤药物。这一善政让患者看到了希望,也延伸了患者的生命长度。

不应回避的是,即便救命药纳入医保,并不意味着重病患者就能真正获益。媒体曾多次报道“救命药一降价就断货”、“救命药纳入医保后,在医院却买不到”的怪事。比如日前有媒体报道,江苏淮安一名7岁患者须服用近5000元一瓶的救命药,尽管该救命药在淮安当地已纳入医保,但因为医院没有药,他的父母不得不自费到上海、北京等地购买。当地医保中心主任称,(救命药)医保目录里有,但医院却没有,“这是个很奇怪又很普遍的现象”。说奇怪并不奇怪,无论医院还是当地医保部门并无诚信落实相关规定,无视患者疾苦而已。

救命药入医保却在医院买不到,倒逼职能部门捋顺机制,并强化监督。否则,再好的善政也被稀释。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日有媒体披露,有的医院拒收医保患者,还有的地方医保基金告急。种种现象指向一点,也许不能将所有的救命药都纳入医保,否则这是医保基金的不能承受之重。但是,一些患者面对天价救命药又无能为力,通过政府、社会和患者共同努力,解决患者难题的确值得深入思考。

世上没有无所不能的药神,也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但是,一定程度上说,政府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就能扮演“药神”角色;政府推出的善举滋润患者身心,善政就能扮演“神药”的角色。从“抗癌药是救命药,不能税降了价不降”,到“要尽最大力量,救治患者并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再到“对癌症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但愿总理的呼吁能够获得相关部门的响应,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推动相关措施加快落到实处。若如此,“让更多的大病患者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让群众有切实获得感”就能实至名归。

责任编辑:吴芃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