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央行和银保监会齐发力化解信用风险

2018-07-20 11:39  证券日报

针对7月18日晚网传央行近日窗口指导银行增配低评级信用债一事,昨日一位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证实,“确有此事,我们已经收到了窗口指导。”

具体来看,央行窗口指导具有一级交易商资质的银行,将额外给予MLF(中期借贷便利)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对于贷款投放,要求较月初报送贷款额度外的多增部分按1:1给予MLF资金,多增部分为普通贷款,不鼓励票据和同业借款。对于信用债

投资,AA+及以上评级按1:1比例给予MLF,AA+以下评级按1:2给予MLF资金,要求必须为产业类,金融债不符合。

而值得一提的是,银保监会18日召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会议提出,大中型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

对此,昨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央行和银保监会齐发力是监管层向特定领域“定向滴灌”,有助于平缓市场情绪引发的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目前看来,“紧信用”政策格局已经边际放松,下半年货币政策或呈现“宽货币+宽信用”双宽格

局。

监管频出手引资金入实体

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创新不断。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调控进一步凸显“精准滴灌”的结构化特征。立足于新货币政策框架,央行推出定向降准、“扩容版”MLF等多种创新型政策

工具,实现流动性调控的期限精准化和方向精准化。由此,中国货币政策的重心从总量调控转向优化市场流动性、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结构布局,从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并避免“大水漫灌”引起信贷过度扩张,抑制了宏观杠杆率的过快增长。此

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日趋完备,也使央行能够对金融市场风险进行常态化的“精确治理”,及时阻断市场风险向系统性风险的演变。

对于此次央行的再一次出手,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此次政策创新可以说大大超过市场预期。

究其原因,明明认为,主要在于目前经济的核心矛盾去杠杆政策卓有成效,但各类风险的暴露临近阀值。这体现在非标与委贷萎缩下带动社融余额同比跌破10%。非标的大幅萎缩带来了目前融资平台的融资困局,民营企业集中兑付与再融资压力,中小银行若有若现

的风险和居民债务负担边际的陡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央行的这一创新举措与近期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债市功能受到很大的抑制有关系。债券市场发债困难,使得社会的融资问题更加严重。

央行近日发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6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902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据表明当前信用环境整体偏紧,背后的原因是严监管效应持续发酵,表外融资大幅收缩,而表内信贷和债券市场对表外融资转移的承接能力有限。

连平表示,事实上,大部分违约事件爆发的原因不在于公司本身的经营问题,而在于融资环境收紧,企业的周转资金或者借新还旧无法正常进行而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总体来看,这主要是流动性偏紧所带来。虽然央行近期已经通过定向降准和净投放等形式手段

向市场投放了流动性,但目前来看,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并不高,说明已经达到了监管层提出的“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一目标。但是合理充裕不等于资金就一定流入到实体经济中,因此,央行在保证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基础上,通过此次工具创新有针对地来推

动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有助于缓解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同时,也有助于部分实体经济企业逐渐改善资金状况,对于控制流动性风险是有好处的。

结合上述提及的银保监会近日召开的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一方面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修复信用债市场融资功能,改善此前一些“被错杀”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环境。另一方面,王青认为,有助于适度缓解当前“宽货币、紧信用

”格局。

“宽货币+宽信用”特征凸显

自6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向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后,央行便表示要保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且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上,正式将流动性“合理稳定”变为“合理充裕”。那么,下半年是否会延续呢?

程实表示,“流动性合理充裕”意味着流动性供给将精准匹配实体经济日益扩大的需求,实现稳健中性基调下的货币政策边际偏宽松。这一表述将在下半年长期延续。

具体而言,程实认为,2018年下半年,央行有望采取“上调市场利率+定向降准”的政策搭配。一方面,考虑到美联储有望年内共加息四次,其下一次加息将大概率发生在9月份,且可能与全球贸易摩擦推升的避险情绪形成共振,届时中国央行有望跟随上调公开市场

操作利率5个基点,使中美利差稳定于舒适区间,重心在于对冲三季度人民币汇率外部压力的短期集聚。另一方面,下半年,央行有望至少再进行一次定向降准,每次幅度预计为50个基点,以提振市场预期、降低长端利率,重心在于呵护实体经济的长周期复苏。此外,

由于下半年货币政策立场的边际趋松,因此M2增速有望小幅回升。

连平认为,从央行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朝着“宽货币+宽信用”的趋势靠拢,下半年这一特征会更加明显,在此影响下,下半年信贷或企稳并出现反弹,并拉动社会融资和M2的进一步企稳,其中,M2甚至会出现一定的反弹。

另外,明明强调,下半年在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背景下,货币和财政组合值得期待。在货币政策方面,如果美国下半年两次加息,中国央行很可能继续放弃跟随或仅跟随一次,形式大于实质意义。另一方面,历史上极少数单纯运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多数是两者结

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割裂来看。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下放到企业进行基建投资,同时企业也与银行有着密切联系,因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造成流动性的上升。与货币政策不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多投放的流动性不再是央行扩表或法定准备金,而

是来自财政池。在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时候,可以参考财政政策一起发力,共同发挥逆周期调控稳定内需的作用。

王青强调,需要指出的是,货币政策属于总量型政策,结构性调整作用相对有限。例如,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融资措施,能够引导资金的第一次定向流动,但难以控制第二次流动过程;严监管有可能带来信用环境整体收紧等。因此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可重点使用财

政政策工具,如税收和财政支出调整等。由此,下半年货币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可能是强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协调。

责任编辑:郝梦圆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