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私募接二连三抢滩中国市场,如全球最大资管机构已在国内发行股票产品,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也已在华展业。不过,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有一家外资私募巨头在国内发行的权益私募基金,今年业绩出现较大亏损,与公募混合型基金相比也处于下风。这也提醒我们,要正视外资私募的投资能力。
早在去年外资巨头进军中国市场时,有媒体曾惊呼“狼来了”,中国私募害怕吗?笔者认为,事实上,在投资管理领域,任何基金公司比拼的背后,一定是人才的比拼,投资的成功取决于优秀的投资经理和长线资金的配合。
中国的公私募基金群体中有一大批早已被市场证明,有着长达十年以上优秀业绩的管理人。而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市场后,有的是寻找香港投资经理,有的则从国内公募界引入人才。至少在投资人才这一维度,国内优秀的公私募群体是远胜于外资私募的。
从公司运营方面来看,因为层级少,沟通方便,反应迅速,国内私募显然更有效率。
事实上,从2003年引入合资基金公司以来,我们看到,大品牌并不必然带来投资上的成功,早年来到A股市场的外籍基金经理们纷纷铩羽而归。相反,在中国大概率取得成功的,可能倒是像元胜、桥水、英仕曼这类开发量化模型和宏观策略,有着独特优势的管理人。
比如元胜,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其背后是大名鼎鼎的WINTON CAPITAL。早在2014年,WINTON CAPITAL期货基金资产规模就已超越25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CTA对冲基金公司,其主要是靠模型交易。国内的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和元胜有业务合作,其专户业绩亮眼。也就是说,此类外资私募能将其投资上的竞争优势带入中国,让别人难以匹敌,自然就能吸引资金。
对于那些只能将品牌、风控等移植入中国的,可能在三年后转型公募才会成为它们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