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上游涨声不断 制造业“压力山大”期待利好兑现

2018-07-26 08:05  中国证券报   张玉洁 齐金钊

从钢铁、有色、煤炭等大宗商品,到包装纸、印刷电路板等原材料,今年以来上游产品价格涨声不断,一部分中游制造企业因此承受较大生产经营压力。面对制造业发展中的“阵痛”,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创新商业模式抵御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业内人士预测,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企业减负以及制造业投资情况来看,预计下半年将有多重利好兑现,为下一阶段制造业平稳回暖增添信心。

水涨船不高

“原料涨价,再加上环保限产影响,我们的材料成本上涨两成多。”东莞一家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从去年开始,这家公司用量最大的电子元器件价格上涨近50%,纸质包装材料价格上涨30%,目前该公司已对相关生产线进行主动“限产”。

原材料价格上涨不仅对中小企业造成一定程度冲击,对龙头企业来说同样压力巨大。深圳一家服装类上市公司在其近期经营评述中指出,公司委托加工入库成衣中面辅料成本约占委托加工成衣总成本的56.06%,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将造成一定影响。以90%白鸭绒价格变化为例,价格由2017年初的250元/公斤上涨至年末的350元/公斤,涨幅达40%,最高价突破400元/公斤,导致羽绒产品毛利率下降,进而影响盈利能力。

本轮原材料涨价始于去年,煤炭、钢铁等大宗原材料开启涨价周期。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个行业相关公司了解到,当时中游制造类企业能将新增成本传导至产品端,消费者愿为产品价格埋单,中下游企业甚至能够通过提价增厚利润,呈现水涨船高局面。但今年的情况有所变化。一家纸业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去年木浆成本上涨,加之环保督察力度持续加码,导致部分环保不达标的中小纸厂关闭,厂家多次调涨包装纸、文化纸价格,2017年规模以上造纸行业利润大幅增长。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但中下游企业已无力承担。整体来看,中下游企业普遍处于弱势。

以轻工行业为例,2017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5%,高出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1.9个百分点。进入2018年,情况发生变化。有轻工行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轻工业下属19个门类中,有个别门类今年以来规模以上企业净利润总额同比略有下滑。整体来看,个别月份出现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情况,行业利润率有所下滑。例如,家电行业原材料中钢材、铜使用量较多,今年钢材、铜的价格继续上涨,企业成本上升明显,但家电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提价。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61个百分点,这显示出成本上涨的压力不能完全传导至下游产品出厂价格。而部分品类,例如耐用消费品6月出厂价格同比甚至下降0.5%,意味着企业承担着成本明显上涨的压力,但产品价格不升反降。

多重承压下酝酿转型

成本重压下,制造类企业如何应对?

“智能电饭煲、智能马桶盖都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产品。以往电饭煲不过三四百元,现在数千元的智能电饭煲并不愁销路,这显示出科技创新对产品附加值的巨大提升作用。”一家轻工行业上市公司的负责人说,只有产品附加值高,才能抵御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形成的压力。

数据显示,2017年白电企业巨头美的、海尔和格力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均超过50亿元,注重研发,注重创新,这些投入为企业带来了市场正向反馈。

“公司正在从传统的出入口通道管理设备供应商,向智能制造、大数据管理及应用迈进,上游原料的涨价对公司的影响可以忽略。”捷顺科技董秘王恒波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作为一家出入口交通领域的龙头公司,近几年来,公司设备制造板块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和金属配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很明显,但随着向智能制造和软件管理服务等领域转型,公司的营收结构和商业模式都发生了新变化。

与上述企业的积极转型异曲同工,从事童装产品制造销售的安奈儿则从品牌、研发和渠道三方面综合发力抵御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安奈儿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为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从三方面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持续加强品牌运营能力,提高产品品牌溢价;二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通过对版型和面料的研究,提升产品品质;三是积极调整线下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实现效益、效率最大化。

此外,北京正略钧策认为,企业应从以交易为基础的战术采购管理转向以流程为导向的战略供应管理,建立有效的企业供应体系。依据行业特点、企业自身情况确定自身采购战略,并围绕战略的关键控制要素,设计标准透明高效的采购流程,从而有效应对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

除了企业自身努力转型外,业内人士指出,在此轮原材料“涨价潮”中,继续加强对制造业的产业扶植、帮助实体企业“减负”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通过税改、补贴、金融扶持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企业降成本力度;另一方面,增强大宗商品供应能力,争取掌握全球定价主动权。

多重利好待兑现

从当前经营状况看,虽然部分制造企业在成本压力下经营遭遇一定困难,但当下国内经济基本面良好,下半年制造业多重利好料兑现,这些将为制造业持续回暖创造条件。

首先,从制造业投资情况来看,随着去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制造业投资出现明显回暖迹象。国家发改委发布1-5月制造业投资情况显示,今年前5月,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长5.2%,比前4月提高0.4个百分点,增速持续回升。值得注意的是,1-5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同比增长6.1%,创两年来新高,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0.9个百分点。

其次,从制造业“减负”层面看,随着深化增值税改革平稳运行,效应逐步显现。5月1日起,国内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王道树表示,此次税改中制造业减税获益最大。改革首月,制造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52万户,与税率调整前相比,整体实现净减税141亿元,减税幅度8.77%,减税金额占所有行业减税总额的40.7%。

第三,从大宗商品价格看,业内预测,下半年大宗商品等上游价格自底部回升后将重新进入均衡区。上海证券认为,经济底部后期,通缩明显是主要压力,短期通胀担忧主要来自大宗商品上涨。但受经济周期力量左右的核心通胀必定不高,大宗商品价格当前处于高位是受国际环境影响,并非基本面变化。长期来看,定价体系变动带来价格变动进程已近尾声,大宗价格体系将进入平衡区。因此未来价格走势(同比值)将呈平稳下降态势。

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中诚信国际认为,上半年工业生产之所以弱于去年同期,与二季度工业生产在环保限产结束之后回升不及预期密切相关。但总体来看,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依然处于2015年以来的较高水平,稳中趋缓态势并未改变。此外,虽然基建投资、国有投资等政策性投资下行幅度较大,但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带动下,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信心持续回升,民间投资回暖,制造业保持稳定运行,且制造业投资中新动能相关产业的投资占比继续提升,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因此,综合来看,中国经济依然具备较强韧性。


责任编辑:郝梦圆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