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延续了增速回落态势,城乡居民消费均有所放缓,农村消费增速下滑更为明显。吃类消费向线上转移趋势明显,日用品消费加快得益于关税下调,汽车消费明显好于年初预期,住房相关消费随市场趋冷而放缓。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主要受制于价格偏高、基础设施等相对因素,城镇居民消费则受收入结构性变化影响较大。针对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在保障居民增收、规范服务业发展等方面下大力气。预计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9.5%左右。
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8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延续了增速回落态势,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放缓态势明显,传统消费增长稳中有变,新兴消费势头较好,汽车消费增势好于预期,住房相关消费走势趋缓。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主要受制于价格、基础设施等因素,城镇居民消费则受收入结构性变化影响较大。
多种因素抑制农村消费潜力释放。
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仍面临较多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升级速度。第一,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持续偏高。1-6月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增速为2%,高于同期城镇RPI增速0.2个百分点。2002年至今,仅在2014年5月和2017年4月、5月出现过农村RPI低于城镇的现象。在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仅为城镇居民收入37%的情况下,农村居民面临的商品零售价格、居民消费价格偏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实际购买力。第二,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一方面,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如商贸流通中心、大型超市等存在布局少、种类少的问题,特别是购物“最后一公里”问题更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物价偏高;另一方面,尽管网上购物的普及正在缓解城乡居民“同物不同价”的问题,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匮乏正在影响线上购物需求释放,典型的包括光纤不入村、网速较慢以及网费依然偏高等问题。第三,耐用品消费存在掣肘。城镇居民已经度过了汽车消费爆发式增长阶段,而农村居民需求仍有很大释放空间,但是四线及以下城镇的经销商4S店偏少、消费金融不能准确对接需求等问题正在影响相关需求增长。
消费结构升级的收入支撑略显疲软。
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吃、穿、住、行等传统消费基本已经度过快速释放期,消费升级开始以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为主,而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具有较大收入弹性,所以此类消费增长比传统消费波动性更大,需要蕴积更强的动能才能推动其持续升级。
从统计局入户调查数据看,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仅为5.8%,较上年同期下滑0.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除经营性收入外,城镇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速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为居民消费更多的要依靠工资性收入等“持久性收入”支撑,所以转移性收入这类“暂时性收入”作为城镇居民消费持续升级的动能相对更弱。如果城镇居民的“持久性收入”不能保持持续较快增长,那么消费升级之路可能出现短期波动。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较农村居民恶化更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增长。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占平均数的比重为91.3%,较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占平均数的比重为84.6%,同比仅回落了0.1个百分点。城镇收入中位数占平均数的比重下降反映了群体内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情况恶化,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消费主力群体的消费能力减弱,这对于促进消费来说不是好事。
服务消费领域问题频发影响消费信心。
随着居民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为服务付费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服务消费成为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但由于相关制度、市场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服务消费市场出现较多问题:一是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部门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地区不平衡(沿海快于内地、城市快于农村);二是服务业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程度太低,居民消费感受不佳,消费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服务消费领域内预付卡消费问题最为突出,擅自终止服务、设置“霸王条款”、存在虚假宣传、存在诈骗行为等导致大量付款消费者蒙受损失。如果此类服务消费领域内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势必影响未来居民服务消费信心。
三因素支撑下半年消费平稳增长
2018年下半年,虽然消费市场运行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但仍有三大因素支撑消费平稳温和增长。综合判断,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9.5%左右。
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活跃,不断挖掘消费潜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在历经了温饱型、基本小康型之后,现已进入全面小康型的发展阶段,消费热点正在发生根本变化,追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逐渐成为主流。在传统消费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旅游、休闲、文化、体育、教育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3.7%。在新兴消费模式以及消费热点的带动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社会保障改革持续深化,进一步降低消费后顾之忧。
2017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方面,要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18年,覆盖8500万的“无保者”和启动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金制度这两项改革将进入加速实施阶段。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扩大参保覆盖范围的重点是中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未参保居民等群体。按照人社部最新公布的9.15亿参保者计算,下一步覆盖的“无保者”还应有8500万人。与此同时,作为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正式进入制度建设启动阶段。除养老保险外,医保管理体制、经办机制、统筹层次等问题也正在解决,这将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消费需求释放。
信息技术推动变革,持续减少消费环境短板制约。
2018年,在消费领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度推进,持续推动电商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变革线下供应链与服务模式。特别是信息技术改变了之前厂商与消费者必须通过零售商进行间接连接的方式,让生产与终端消费直接对话,真正实现以客户中心的交流、创新。更重要的是,当前“互联网+”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限制,降低了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影响,极大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的便利化程度,激发了之前由于消费环境欠佳而不能释放的消费潜力,成为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的助推器。
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保障居民增收、规范服务业发展等方面下大力气。
加大力度保障居民增收。
第一,推动农业生产领域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家庭经营的效益;进一步推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休xz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相关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增值的效益。第二,破除农民增收的“玻璃墙”和“天花板”。给予农村经营性土地完整、切实的法律保障,稳定农民预期;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的股份制改造工作,进一步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第三,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为城镇居民提高经营性收入做好保障。
大力推进服务业规范发展。
以建立服务行业协会为抓手,制定、修正、普及行业服务标准,促进行业管理规范和技术开发,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培训与鉴定,统一收费;强化依法监督,严禁行业乱收费、乱检查、乱设限,形成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和企业的作用,做好从业人员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培训补贴,提高培训效果。
促进三、四线城市汽车市场发展。
大力改善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城农村的路况,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改善汽车消费环境;促进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城农村的汽车行业金融产品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推出面向这些地区的汽车经销商存货抵押贷款、汽车消费按揭信贷等产品,提高经销商渠道下沉力度,增强居民汽车消费能力。
加大消费市场供给创新力度。
研究选定若干重点消费品生产行业,开展产业链创新管理,对当前消费品生产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集中组织力量进行攻关,构建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对消费品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引导社会资源向消费品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前沿积聚;对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研制与升级进行足额、持续的投入,完善税收、金融、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和社会组织主动进行标准创新的动力。
规范消费新业态健康发展。
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准则,对互联网新兴业态实现更大范围、更大幅度的放松事前监管,尤其是去审批化,让互联网经济释放出更多的活力;采取“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经营者”模式,有步骤地尝试树立网络平台的治理地位;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为切实和周到的法制支持。(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副主任:王远鸿 牛犁,执笔:邹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