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

主办券商提示风险 202家挂牌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2018-08-01 08:37  中国证券报   黄灵灵

今年以来,被券商提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的挂牌企业数量大增。主要问题包括实控人被列入失信人名单、生产场所停工、年报连续被出具非标意见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监管趋严及新三板价值挖掘功能逐渐完善,良币将驱逐劣币。

信用体系重要一环

对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定义,股转公司已给出明确规定。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条件适用基本标准指引(试行)》,基于报告期内的生产经营状况,在可预见的将来,有能力按照既定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具体条件包括:一公司业务在报告期内应有持续的营运记录,不应仅存在偶发性交易或事项;二会计机构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三公司不存在依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解散的情形,或法院依法受理重整、和解或者破产申请。

《关于挂牌条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一)》进一步对不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定义,具体为:一未能在每一个会计期间内形成与同期业务相关的持续营运记录;二报告期连续亏损且业务发展受产业政策限制;三报告期期末净资产额为负数;存在其他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或情况。

对于出现上述问题的企业数量增多的原因,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认为,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上半年整体经济不乐观,不少企业出现融资难、利润下滑态势;有的企业最初挂牌新三板可能就是为了圈钱,但严格监管将其打回原形。此外,新三板聚集大量轻资产、互联网公司。这类公司容易出现持续经营能力问题。

周运南指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企业所蕴含的风险不容小觑。新三板挂牌门槛较低,目前拥有超过万家企业,企业质地良莠不齐。“应继续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防范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主办券商提示风险的制度是重要一环,企业应珍惜这个市场。”诸海滨表示,“从长远看,主办券商提示风险将构成信用体系的重要一环。”

多次被提示风险

面临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挂牌企业应对策略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企业被提示风险后仍不见起色,有的被强制摘牌,有的进入破产重组进程,有的企业则“起死回生”。

去年3月,蓝擎股份就被提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其主办券商指出,公司资金管理不规范、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且公司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下滑。主办券商通过现场访谈、走访经营场地了解到,2016年下半年公司呼叫服务中心业务大客户流失,呼叫中心业务已停业,相关业务员大幅减少。今年4月,公司再次被提示风险。主办券商称,公司近三年主要利润来源为政府补助,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主营业务陷入停滞。

对于挂牌企业多次被提示风险的问题,周运南指出,股转系统的摘牌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规定风险提示达到多少次必须强制摘牌。“小微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差,经营容易出现起伏。”

诸海滨则认为,券商出具此类风险提示,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及市场公信力,投资者需谨慎对待这些企业。

有的企业由于持续经营能力缺失最终走向破产重组。以ST丰汇为例,2017年1月,公司被主办券商出具风险提示。2017年7月,其主办券商指出,公司于4月已全面停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大部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书过期等。今年6月,公司发布关于破产重组的公告。当前公司股票处于停牌状态。

“被出具持续经营能力存疑风险提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严重,可能影响合作伙伴、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投资者可能选择抛售股票远离公司。在此情况下,企业应正视困难,及时与合作伙伴及投资者沟通,力求理解和支持,尽早渡过难关走出经营困境。”周运南表示。

部分企业通过持续改善经营,摆脱“魔咒”提升了实力。如用车服务商安师傅2017年4月被提示风险。主办券商指出,公司连续三个会计年度亏损。根据目前公司亏损的状态,2017年度公司可能存在因逐年亏损而资不抵债的情形,将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造成重大影响。不过,从公司2017年年报情况看,已扭亏为盈,净利润同比增长134.6%。2017年,公司取得良好成绩主要得益于2B业务,合作商户数量持续增加,业务量和收入增长显著。

某大型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指出,被提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企业逐渐浮出水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对于投资者而言,问题企业被筛选出来,风险也暴露了出来,可以避免投资者“踩雷”。

诸海滨认为,对应庞大的新三板企业数量,两百多家企业出现问题并不算太多,不会导致新三板市场整体风险。

责任编辑:谢玥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