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VC/PE基金“募资难”真相

2018-08-06 10:37  中国证券报   投中研究院 国立波

过去几个月,在去杠杆和资管新规大背景下,基金募资难的论调甚嚣尘上。对政策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收紧的心理使得业界内外对募资难的声音格外敏感。

笔者认为,从国内外VC/PE基金募资规律和国内VC/PE行业的发展阶段来看,募资难并不能完全反映VC/PE行业的真实现状,甚至可能是个伪命题。

对于大多数市场化VC/PE机构来说,募资一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募资难易与单个VC/PE机构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业绩关系更为密切。

VC/PE行业是个高淘汰率的行业。从数据统计来看,能够募到第五期基金的VC/PE机构往往经历了九死一生。对于一家初创的VC/PE机构来说,募集第一只基金往往最难。

1985年黑石成立时,创始人彼得·彼得森曾当过美国商务部部长和雷曼兄弟老大,而史蒂夫·施瓦茨曼也是雷曼的著名银行家。这样一对明星组合募资在募第一只基金时也是困难重重,在募资过程中吃了不少闭门羹。

彼得森在《自传》中对那段经历印象深刻:“被我们视为最可能点头的19家客户,一个个拒绝我们。总共有488个潜在投资人拒绝我们。”

海外数据显示,募集完首期基金的VC/PE机构在后续募资时,市场淘汰仍然十分惊人。根据国外三位学者的研究,他们统计了海外2917家VC/PE机构的募资情况。这些机构仅有33.6%能够募集完成第二期基金,而仅有10%能够募到第四期基金,能够募到第五期基金的就更少。当然这里是“一期基金”的概念,而不是“一只基金”的概念。为了避免利益冲突,美元基金募集下一期基金一般需要3-4年间隔。

国内的许多PE基金机构往往和多个政府引导基金合作,同时募集多只基金。如果按照“一期基金”来计算,由于人民币基金存续期比美元基金短,就算按照2年间隔计算,国内人民币VC/PE机构能够募到第五期基金的应该也是凤毛麟角。

这轮所谓VC/PE基金“募资难”的背后根源之一:市场自我调整机制和优胜劣汰开始发威。人民币VC/PE基金爆发始于2014年、2015年。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7年底,国内共有各类VC/PE机构12953家,管理基金规模达到7.2万亿元。在12953家VC/PE机构中,仅管理一只VC/PE基金的机构占比高达49.5%,管理2-4只基金的占比23.7%,管理5-9只基金的占比6.1%,管理10只以上基金的占比仅为3.3%。而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VC/PE机构仅占11.4%。

从数据来看,国内绝大多数的VC/PE基金还很年轻,管理规模较小,经验较少,超过50%的机构还没有完成一只人民币基金的经验积累。从2014年、2015年开始计算,经过2-3年的投资期之后,这些机构也开始纷纷募集他们的第二只基金。

责任编辑:谢玥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