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

菜油贸易格局重塑 期货为企业扎牢风险篱笆

2018-08-06 07:48  中国证券报

2015年国家取消临储菜油收购政策后,传统产区菜籽播种面积大幅下降,国产菜籽产量和商品流动量快速萎缩。过去两年,临储菜油拍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菜籽和菜油的进口,而随着临储菜油的消化,菜系市场对外依存度提高。因此,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反应也更为敏感,受外部市场风险因素的影响也更大,这也导致国内油脂行业竞争加剧,经营利润下滑,不少企业甚至出现停产倒闭。

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在内外因素的交织影响下,一些油脂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并将基差贸易逐渐融入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从而在逆境中有效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给企业的冲击,甚至还带来了额外的收益。

菜油市场格局“生变”

从传统贸模式来看,菜油与其他大宗商品类似,盈利主要依赖两个方面:一是采购现货以后等待价格上涨盈利,业内称之为“时间价差”;二是产区和销区间价差存在一定贸易利润,业内称之为“空间价差”。过去空间价差较大情况下,为企业博取时间价差提供了一定安全边际,因此传统贸易依赖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获利。

“我们手里一直都有头寸,每年都要进行轮换。以前的贸易模式都是公式化的,一般会在春节前把库里的油都卖掉了,到四五月份新菜籽上市之前,和湖北等产区的工厂订货,我们西安地区几乎所有的油脂企业都是采用旺季销售、淡季采购这种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一直都有差价,日子也过得很舒服。”在回忆昔日的光景时,西粮巧乐福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棉超面带微笑。

不过,近几年,国内菜油从托市收购政策的推行到退出再到临储菜油拍卖,均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进口菜油包括进口菜籽压榨,在贸易流通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国内菜油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空间价差被挤压至较小空间范围之内。相对而言,贸易企业面临的价格风险不断加大。

“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卖完油后,到采购的季节时,菜油价格不仅没有便宜还贵了不少,很多油脂企业都亏了钱。后来,这种情况出现得越来越多,油脂企业的日子也更加不好过了,很多企业都没能撑下去。”张棉超说。

除了传统贸易方式不再奏效外,近年来,菜油产销区与商业模式也出现了显著变化。

陕西曾是国内菜籽及菜油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区之一,关中平原和陕南地区均有菜籽种植习惯,受种植收益的比较优势下降影响,关中平原地区已经鲜有菜籽播种,压榨产能全部退出市场,而菜油消费习惯仍较为强烈,近年来省内菜油供应完全依赖产区及港口输入,临储菜油拍卖以来,产区与港口菜油与省内持续倒挂,对散油贸易造成重大冲击。

与此同时,菜油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悄然生变。目前产业链关于价格的博弈正在华东进行,一些企业把中包装油的价格定得低于散装油,即便在去掉包装物后,中包装油还要比散装油便宜200—300元/吨左右,这造成了许多贸易商破产倒闭。


责任编辑:梁肖廷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